在俄乌冲突进入第三个年头的2025年初,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酝酿的一份停火协议细节在国际舆论场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临近,特朗普政府计划推出的“以实力求和平”方案逐渐浮出水面,这场牵动全球地缘格局的战争似乎走到了关键转折点。然而,表面上的和平曙光背后,大国博弈的暗流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涌动。
多方信源披露,特朗普团队拟定的停火蓝图包含极具争议的条款:要求乌克兰在4月20日前实现停火,同时承认俄罗斯对现有占领区的主权,永久放弃加入北约,并从库尔斯克地区撤军。作为补偿,美国承诺提供安全保障,欧盟则需承担未来十年高达4860亿美元的重建费用,并为乌克兰设定2030年入盟时间表。这份被媒体戏称为“复活节和平”的方案,既延续了特朗普极限施压的特点——以切断军援威胁基辅、以能源制裁威慑莫斯科,又夹杂着资源攫取的现实算计:要求乌克兰以稀土资源抵偿军援,解除对俄能源制裁的特别关税将部分用于乌克兰重建。
这种“冻结冲突”的设计,本质上是对战场现实的固化。俄罗斯控制着乌东四州及克里米亚约20%领土,特朗普方案试图将既成事实合法化。而要求欧洲承担维和部队与重建费用的安排,既将美国军事责任转嫁盟友,又为能源资本打开俄欧管道扫清障碍,折射出“美国优先”的战略收缩意图。
方案曝光后,基辅与莫斯科展现出不同的反应。泽连斯基虽坚称“不会放弃一寸土地”,但近期表态已显露微妙转变,从断然拒绝谈判到表示愿在安全保障下与普京对话,甚至暗示可能接受“非即时领土归还”。这种妥协倾向的背后,是乌军日均千人伤亡的残酷现实以及西方援助的实质性缩水。特朗普暂停90天军援后,实际到账资金不足承诺的三分之一,迫使乌克兰弹药库存降至开战以来最低点。而莫斯科方面,普京一面高调宣称“欢迎任何和平努力”,一面通过外长拉夫罗夫明确拒绝关键条款,坚持谈判必须基于2022年《伊斯坦布尔协议》及“新战场现实”,实质是要将军事优势转化为政治收益。
2月24日,乌克兰危机升级三周年。最近两周,俄乌局势发生戏剧性变化。美国总统特朗普强势推进和平进程,分别与俄乌领导人通话,并就重启和谈作出积极表态。随后,俄美绕过乌克兰与欧洲在沙特举行会谈
2025-02-24 19:27:08俄乌冲突要迎来大结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