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研究核潜艇。黄旭华出生在1926年的广东海丰,父母都是当地受人尊敬的医生。从小耳濡目染,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继承父母的衣钵,帮助更多的人。
然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蔓延到他的家乡。宁静祥和的小镇瞬间被战争阴霾笼罩,日军频繁轰炸,学校被迫停课。黄旭华加入镇上的抗日宣传队,积极参与抗日宣传工作。他在话剧《不堪回首,望平津》中扮演一个逃亡的小女孩,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发誓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出一份力。
为了寻找安静读书的地方,黄旭华和几位同学历经艰辛到达桂林,却发现那里也未能幸免于战火。老师的回答让他深受触动:“中国太弱了,弱国就要被人欺负。”他意识到学医虽能救死扶伤,但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时无法改变命运。于是他决定学习航空和造船,希望用科技让国家强大起来。
1945年,黄旭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勤奋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在专业上取得巨大进步,也为日后投身核潜艇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8年,黄旭华接到秘密调令,参与新中国核潜艇研制工作。面对国际形势严峻和技术封锁,他隐姓埋名,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妻子李世英独自承担家庭重任,默默支持着他。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分析国外资料和模型玩具,逐步掌握核潜艇的基本构造。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确保每个设备的重心准确无误。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他们依然坚守荒岛,为核潜艇研制付出巨大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于2月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2月8日至9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为他举行了吊唁仪式
2025-02-10 19:10:42黄旭华院士曾赫赫而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