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项目遇上首个非遗春节。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开始走向全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2025年将迎来第一个“非遗版”春节,从现在起每一天都充满了对这个特别春节的期待。
回忆起结果公布的那一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表示当时心跳得怦怦的。她曾参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相比之下,春节申遗的要求更为细致,从文件起草到稿件表述、图片选择,每一个环节都需反复打磨直至完美。
早在2006年,我国就开始评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公布的518项中包括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春节是其中内涵最深厚、影响最广泛的一个。然而,世界非遗评审每两年一次,每个国家每次只能提交一个项目,再加上列入预备清单的时间,整个过程耗时较长。目前,我国共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对传统文化的精心传承,以及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尽管各地有各自不同的春节习俗,但春节无疑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首个“非遗版”春节如何度过?广府地区的行花街是春节前夕规模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金橘因发音与“吉”相似而受欢迎。在江苏省南京市,过年赏灯是传统习俗,人们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等方式祈求风调雨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春官送福则通过方言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代儿童也会收到压岁钱,称为“压胜钱”,上面铸有吉祥话或图案。古人还会写春联,但不是写在纸上,而是桃木板上。提起过年,每一代人都有独特回忆。一位90后妈妈回忆自己儿时的春节,穿上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如今科技发展,拜年、发红包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但“年味儿”并未完全消失。有的同学认为“年味儿”是眼中的红,如市场上的中国结和灯笼;有的认为是舌尖上的甜,如团圆饭;还有的认为是夜空中的光,如春晚和烟花。
春节既是旧年的终章,也是新年的序曲,在我们的期盼中从历史走向未来。希望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能勇往直前,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首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近日,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中国非遗馆。龙舞和狮舞气势非凡,打铁花流光溢彩,花馍栩栩如生,剪纸图案精美。这些非遗项目为新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值得期待和收藏
2025-01-17 14:15:43这些非遗一出过年DNA动了冬已至,春不远。1月23日,在首个“非遗版”春节来临之际,“寻年味·亮民星·话团圆”2025年崇明区“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春节主题系列活动在新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
2025-01-24 13:30:45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年味满满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从剪纸艺术到舞龙舞狮,从糖画制作到庙会民俗,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过年的习俗紧密相连,为春节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2025-02-04 17:30:49盘点首个非遗版春节里的非遗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