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的浓度越来越高。最近,一条外国旅客挤满高铁车厢的视频在网络上火了。视频中,这些“老外”在高铁上颇为自在,对乘坐高铁并不感到稀奇和陌生。据拍摄视频的网友介绍,当天这些旅客是跟随旅游团从北京乘车前往武汉旅游。网友表示,要不是下一站是郑州东站,差点就以为自己出国了。同样,周五下班打个“飞的”到上海过周末,也正成为韩国人的新潮流,上海街头含韩量猛增。“China Travel”话题的相关视频持续火爆海外网络,“City不City”成为热梗,也是中外交往交融的典型例证。这一切让“开放”二字得以具象化。
外国人扎堆来中国,得益于免签政策的驱动。过去一年,我国不断优化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口岸签证等政策,进一步扩大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范围,持续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在华便利度。尤其是去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进一步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将其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政策适用口岸总数从原有的39个增加至60个,适用省份总数从19个增加至24个。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免签时间再延长,直接导致国内很多知名景区出现了大量外国游客,这是“扩大开放”的一招妙棋。
当然,对于外国人来说,免签政策只是促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真正吸引他们愿意来、持续来,带亲戚朋友来、来了还想来的,还是在于当今中国的现实吸引力。真实的中国有着多元的魅力,无论是人民友善热情度、社会和谐度、服务治理水平、生态环境、文化百态,都可圈可点,成为外国游客的记忆点和赞叹点,使他们流连忘返。
长期以来,中外之间的交往仍存在一些无形有形的墙,不少外国人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刻板成见。但现在,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外国人亲眼看到和切实感受到一个可亲可敬可信的中国,这些“墙”和“刻板成见”正在被打破。正因为“一些外媒想象的中国”与“真实的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和反差,反而助推更多外国人对中国感兴趣,甚至是读懂中国、爱上中国。
“无开放,不中国,不开放,无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的承诺掷地有声,“开放”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标识,是当下以及未来中国的重点。在开放的驱动下,各国民众之间若能建立起一个平等亲密融洽的关系,对于和平稳定与发展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高铁车厢全是老外,上海“长满”韩国人,对这些“开放现象”,作为中国人,还是要习以为常,带着善意包容和友好开放的心态,主动相融即可。当我们与外国朋友建立更多的“情感链接”,对我们而言,也属于“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留下的是值得回味的体验。
去年11月8日起,中方对韩国公民试行免签政策。近两个月来,每逢周末,上海各大网红景点的韩语使用频率显著增加
2025-01-04 14:57:50韩国游客开启中国胃2024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邀请四海宾朋共赴共赢之约、发展之约、未来之约。
2024-11-10 20:45:23时政微视频丨只有开放的中国7月16日至21日,新华社推出“改革近镜头”专题系列报道,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经典瞬间,生动讲述照片背后的改革故事
2024-07-23 13:04:01总书记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经典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