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乡村研究报告2024》。报告显示,我国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
在产业方面,报告认为让乡村产业吸引更多就业,巩固和提高农民在产业中的主体性地位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方向。人居环境领域,2023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传统的农耕文化面临劳动力流失、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等多重挑战,探寻农耕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共同富裕是现代化发展的目标。过去多年中,我国实现了温饱,战胜了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取得了胜利。报告显示,我国农民生活富裕水平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中部地区提升程度最高。然而,农民生活富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北地区最低,东部与东北之间的差距大于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影响着农民生活富裕的水平。2023年,农民用于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四项支出占比高达46.3%,高于城镇的36.2%。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民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农民基本权益。
研讨会以“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与城乡融合”为主题,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不同阶段。展望未来,城乡融合将加快,三农优先发展的理念和政策不断推进,巨大的资本市场将为城乡融合带来巨大效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如何发展乡村,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成为重要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认为,构建城乡连续体是当前城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县域是关键环节,县城带动乡镇、村庄发展,在构建城乡连续体时起重要作用。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同,统筹推进中小学和大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是在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2024-12-09 17:34:00六年内基本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