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人工耳蜗的可及性,部分省份和地区已将其列入省级医保统筹或给予补贴。例如,2014年,诺尔康通过公平竞争性谈判降价50%,产品连同人工耳蜗植入术一并被列入浙江省医保支付范围。此外,还有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地也已将人工耳蜗列入医保支付保障范围,但不同地区的政策在患者个人负担、报销人群范围、适应症等细节上有所区别。
目前中国的人工耳蜗植入率不高,全球人工耳蜗总数量已经超过了60万例,绝大多数都在发达国家。中国目前植入人工耳蜗数量为5万例左右,占需求比0.68%,植入比例明显偏低。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第五批集采采购周期为3年,人工耳蜗类耗材年需求量共1.1万套。不过,集采的约定使用量与最终使用量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放量情况还有待观察。部分地区的人工耳蜗填报需求量远高于此前的植入量,集采或将带来放量。
人工耳蜗并非一般的医疗器械,需要定期进行售后维护。一方面,人工耳蜗开机后,需要由专业人员定期调机,通过调节参数让患者能听得更清晰;另一方面,人工耳蜗并非一次性费用,植入体的设计寿命较长,如无特殊情况可以永久佩戴,而外部的言语处理器需要十年左右进行更换。因此,在降价提升可及性的同时,更需要供应保障与后期售后保障,这对企业提出了考验。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舒易来表示,预计集采后,全年龄段都会提升,助听器改善不佳的用户也会优先选择人工耳蜗。对于人工耳蜗集采后的管理,除了产品本身价格下降,国家药监部门还应将集采产品质量监管、后期服务质量的保障,以及可追溯的全过程监督放在重要位置。国家医保局也在申报材料中明确提出,医疗器械注册人对申报产品的质量和供应负责,作为供应保障的第一责任人,中选后及时、足量按要求组织生产,并向配送企业供应中选产品,满足医疗机构临床使用需求。
2024年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产生中选结果,纳入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
2024-12-20 09:30:03人工耳蜗集采成功开标12月19日上午,界面新闻从现场获悉,人工耳蜗品类参与集采的五家企业(美笛乐、科利耳、诺尔康、领先仿生、力声特)全部拟中选
2024-12-19 21:30:02人工耳蜗品类集采参与企业全部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