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锡进在评论中印关系最新进展时指出,两国间紧张的边界局势终于迎来了缓和的转机,这一变化正在改变喜马拉雅山两侧对未来的期待。中印关系的解冻,标志着两国重新启动合作的契机,同时也对全球多极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中印按下重启键,边界会晤达成多项共识
12月18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二十三次会晤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就边界问题进行了实质性讨论。这次会晤是继两国领导人10月在喀山会晤后的进一步落实,双方在积极建设的态度下达成了六点重要共识。
在10月21日,中印双方已经就实际控制线(LAC)沿线的军事脱离接触问题达成协议,这为本次会谈奠定了基础。中印关系因此进入了重启阶段,时隔5年的特别代表会晤也成为这一进程的重要节点。印度代表多瓦尔亲赴北京与王毅握手,象征着两国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印度国内反应两极分化,媒体评论如释重负
尽管印方在野党国大党猛烈抨击莫迪政府在边界问题上作出了“史无前例”的让步,甚至将此形容为“自1962年以来最大的领土挫折”,但印度社会的整体态度却显得较为轻松。《印度斯坦时报》等主流媒体普遍对此次会谈持积极评价,认为务实态度有助于缓和中印间的紧张关系。
从对抗到缓和:印度战略转向背后的四大动因
印度从强硬对抗逐渐转向缓和中印关系,其背后有深刻的战略考量。
1.全球多极化趋势带来的启发印度在观察国际格局的变化中意识到,多极化已成为全球大趋势。《经济时报》指出,西方主导的意识形态体系正在向多文明、多元化的国际秩序过渡。印度与中国同属非西方阵营,两国在多边主义、非西方经济模式及反恐等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印度逐渐认识到,与中国长期对抗并不符合其在多极化背景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战略目标。
2.军事对抗的成本与无前途性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中印两国在边境问题上经历了多次摩擦。尽管印度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持,包括参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但这并未显著提升其在边界问题上的实际收益。长期的对抗不仅加重了印度的国防负担,还可能使其陷入中巴联合压力的困境。恢复边境稳定有助于印度聚焦国内经济和区域发展。
3.经济对华依赖的现实需求近年来,尽管印度试图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但事实证明,中国的制造业能力和产业链优势是印度短期内无法取代的。印度财政部最新报告也呼吁吸引更多中国投资,尽管这一建议遭到印度政府公开否决,但批准中国投资的相关流程已在逐步恢复。此外,印度近期加速了中国技术人员签证的审批,成立了专门的小组以推进来自中国的投资提案。
4.地缘政治新背景的影响俄乌冲突与加沙局势为印度重新审视中印关系提供了背景参考。印度社会从中看到了中国的克制态度,并感受到稳定边境局势的善意。这种克制为两国避免陷入更严重的对抗提供了空间,同时也让印度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
中印关系迈向何方?
尽管中印关系正在迈向解冻,但前路并非一片坦途。双方在脱离接触地区的巡逻仍可能带来新摩擦,两国在克什米尔等敏感问题上的分歧也难以短期内化解。此外,美国及其盟友可能通过种种方式干扰中印合作,激发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为两国关系制造阻力。
然而,胡锡进强调,中印之间没有选择,除了“摸着石头过河”,别无他路。两国加起来有28亿人口,改善彼此关系不仅是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更是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摆脱外部势力干扰,共同驾驭国际地缘政治,中印才能开创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印关系的重启标志着两国在经历多年对抗后重新审视彼此利益的开始。这不仅是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也为全球多极化趋势注入了新的动力。只要双方能够持续保持理性与克制,未来的合作空间将更加广阔,中印关系的转暖也将惠及全球发展。
6月24日下午4时,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持刀伤人事件。当时,一名日本母亲和她的孩子正在等待公交车,突然遭到一名男子持刀袭击,两人不幸被刺倒
2024-06-28 11:19:10胡锡进:向胡友平致以崇高敬意黄仁勋在8日离台之际,就此前发表的“台湾是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的言论做出回应。他向媒体澄清道,此番发言并非意在介入地缘政治讨论,而是旨在表达对技术伙伴们对该行业支持与贡献的感激之情
2024-06-09 21:50:58胡锡进:希望黄仁勋不掺和地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