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穿羽绒服的季节,但一些消费者可能不知道,自己穿的羽绒服里填充的可能是二手羽毛球上的刀翎羽毛。据报道,部分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选择收购二手羽毛球,将其上的羽毛拆解后粉碎,制成飞丝代替羽绒。这种假羽绒产品从外观和手感上几乎难以辨别差异,不仅被消费者买回家中,也会流向酒店、民宿等场所。
业内人士指出,二手羽毛球制成的飞丝在保暖、蓬松、轻便等方面远不如真正的羽绒,并且清洁度令人担忧。粉碎后的粉尘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还可能导致穿戴者过敏甚至中毒。
以“丝”代“绒”成为不少商家控制成本的主要手段。有商人表示,用刀翎打飞丝已经算是比较良心的做法了。劣质羽绒服生产厂家通过这种方式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每公斤不到40元的翎毛可以满足4-5件羽绒服的生产。同样外观的羽绒被如果充“90绒”,成本需要800元,而充“高丝”只需400元。如果采用棉、丝和绒混合的方式,成本更是低至每斤7元。因此,用“飞丝”代替羽绒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羽绒服作为冬季御寒必需品,应当标明羽绒填充物的种类、绒子含量和充绒量。新国标规定,羽绒服填充物的“绒子含量”不得低于50%。然而,为了获取更多利益,有的商家虚假标注,将飞丝服标为羽绒服进行售卖;有的羽绒被仅有一格填充的是羽绒,其余部分皆为“丝”。这些造假手法不仅触碰了诚信经营的底线,也引发了公众对行业质量问题的关注。
许多消费者缺乏专业检测手段和知识,难以辨别羽绒服的实际质量,维权成本也较高。因此,解决羽绒服里的“科技与狠活”问题不能只靠消费者的识别能力,也不能指望某些商家自觉。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提高违法者的风险成本,构建诚信、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确保消费者在冬日不再因劣质产品而伤身寒心。
近期,《法治日报》的一篇报道揭示了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上普遍存在的“照搬式”盗图盗视频问题。许多内容创作者遭遇自己的视频在未注明出处的情况下被直接挪用,甚至遭遇身份冒用和谣言中伤
2024-08-14 10:57:39盗图盗视频横行11月26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了两个管理提示,针对中老年题材和所谓“霸总”题材微短剧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了规范,旨在推动微短剧创作持续向上、向善、向美
2024-11-28 14:29:34人民网评霸总微短剧该管管了原标题:靠撞脸名人肆意模仿蹭流量,专家:毫无限度的名人模仿该严管了手持篮球、穿着科比标志性的24号球衣,直播间播放《see you again》等背景音乐,直播内容显示“模仿秀
2024-06-18 07:51:53毫无限度的名人“模仿”该严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