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国内需求不足持续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在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周期性和结构性等诸多问题交错的当下,中国需要使用多种政策工具综合施策。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会议提出要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这意味着GDP增速、失业率和物价将成为2025年并重的三个核心政策目标。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增量政策信号持续释放。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明确提出要提高赤字率;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提出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政策力度可期。部分学者预测赤字率将从3%提升至3.5%~3.8%,广义赤字率将提升至10%,这意味着2025年财政支出力度将多增2万亿~3万亿元;货币政策也有可能迎来两轮至三轮降准降息,其中降息幅度可能达30~50个基点,从而引导实际利率持续走低。
增量政策带来的资源可能会以不同以往的方式分配。会议提出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这意味着政策准备将更多资源投向消费侧、居民部门,而非投资侧和企业。为了稳定消费,提升居民收入预期、修复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会议一方面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另一方面在2025年政策目标中强调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在这次会议召开前,中国经历了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的逐季走低。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速,但从二季度开始,多项经济先行指标走弱,特别是投资不振,消费持续下滑,一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转负。从二季度开始,多位经济学家逐渐呼吁加大政策力度,以扭转总需求不足这一持续困扰中国经济的问题。
进入三季度,这一状况仍未有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股市楼市承压,部分投资者信心不足,市场预期走弱,海内外忧虑情绪有所蔓延。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后,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经济的明显回升反映了中国市场的韧性,但这一韧性也将在2025年迎来更多外部不确定性的挑战。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召开在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并显示了2025年经济政策正在寻找的新平衡点。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在改革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25年的多项改革目标,比如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规范涉企执法活动、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等。罗志恒表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稳妥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先立后破,要认识到旧动能、做大总量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新动能的发展和提升质量要以宏观经济稳定和就业收入稳定为前提,平衡好速度与质量,仍要将发展经济作为硬道理。
2025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基调已经明确。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宏观政策定调为“更加积极有为”,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2024-12-10 08:30:00明年经济政策基调明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理解这其中的“更加积极”?来看专家的解读。
2024-12-13 08:51:16如何理解明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专家解读中美这场会透露了中国经济政策新动向10月25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期间,中美经济工作组第六次会议召开。
2024-10-28 10:29:51中美这场会宏观经济政策正在转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这预示着经济版图的深刻重塑
2024-10-23 08:02:00中国经济政策更加重视消费经过数年的高负荷运作,2025年全球经济将迎来“热启动”,增长的动能逐渐释放,为全球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2024-12-06 10:32:15全球跨境投资明年将温和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