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会议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对中国近代戏剧有深远影响。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已有3000多年历史。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包括《十二木卡姆》等多种形式。蒙古族长调民歌与庆典活动密切相关,在婚礼、乔迁等场合演唱。中国篆刻以石材和刻刀为工具,传承了3000多年的历史。雕版印刷技艺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已有1300多年历史。中国书法通过汉字书写表达人们的思考和情感,成为文化代表性符号。剪纸艺术广泛应用于民俗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使用榫卯结合方法,传承7000多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体现了皇家织造的传统,技术水平高超。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具有2500多年历史,蕴含独特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融合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活。妈祖信俗以崇奉妈祖为核心,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多声部演唱形式。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用泉州方言演唱。热贡艺术涵盖唐卡、壁画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流派。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对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已有1700多年历史,作品风格淡雅宁静。宣纸制作技艺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书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西安鼓乐流传于西安及周边地区,使用唐宋时期的记谱方式。粤剧吸收了多元音乐元素,创造性地拓展了戏曲表现形式。花儿是西北多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歌词中常比喻女性为花朵。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反映了柯尔克孜人的传统生活。《格萨(斯)尔》是藏族英雄叙事诗,全面反映了藏族及其他相关族群的知识经验。侗族大歌是无伴奏多声部民歌,包括多种类型。藏戏戴着面具表演,流传于青藏高原。中医针灸是一种传统医疗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京剧融合唱、念、做、打,被视为中国传统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中国皮影戏以皮制或纸制影偶进行表演,艺人通过光线在幕布上创造动态形象。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方法,历史悠久。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药浴法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熬煮的水汁调节身心平衡。太极拳基于阴阳循环理念,注重意念修炼与呼吸调整。送王船仪式在中国闽南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举行,旨在禳灾祈安。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体现了谦、和、礼、敬的价值观,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羌年是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采用原木材料和榫卯连接技术,构筑稳固的拱架桥梁。麦西热甫是维吾尔族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包含丰富的习俗和表演艺术。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使海轮建造更加安全可靠。中国的木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赫哲族伊玛堪是东北部赫哲族人民世界观和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木偶戏是我国木偶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表演技法精湛,剧目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