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案件。一名无人机爱好者因非法拍摄军事设施并发布相关视频,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这一案件再次警示公众,无人机飞行和航拍自由并非“绝对自由”,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事件回顾:为博关注擅自拍摄军事设施
案件中的被告人李某,是一名无人机爱好者。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为了吸引网络流量和提升个人社交账号的关注度,他利用具备远程高清摄像功能的无人机,非法拍摄某部队雷达站部署以及某集团军机关驻地的整体部署情况。
李某将拍摄内容制作成两个短视频,并发布在个人社交平台。视频的累计阅读量超过4000次,被网友分享和收藏30余次。然而,发布后有网友在评论区提醒李某,此类视频涉及军事设施,属于禁拍范围。面对提醒,李某不仅未引起重视,也未删除相关视频。
法律认定:非法拍摄内容触及国家秘密
经专业鉴定,李某拍摄的视频涉及一项“机密级”事项和一项“秘密级”事项,属于国家秘密范围。今年3月,国家安全机关通过电话通知李某到案。他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违法行为,涉案的无人机及遥控器等作案工具也被一并缴获。
法院审理认为,李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两项国家秘密,其中包括一项机密级和一项秘密级事项,其行为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最终,法院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0个月,作案工具予以没收。
法官提醒:无人机航拍需警惕法律红线
案件宣判后,李某认罪服法,并表示悔过。法官在审理后特别强调,无人机的使用自由需要以法律为界,航拍的行为不可触及法律红线。具体来说,在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时,务必要确认所在区域是否属于禁飞区,尤其要避免拍摄以下场所:
军事设施和军工设施:这些区域常涉及国家安全,严禁擅自拍摄或发布相关照片和视频。
涉密场所:包括科研机构、重要基础设施和其他具有保密要求的场地。
其他特殊保护区域:如机场附近、政府敏感部门周边等。
同时,任何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或者擅自向境外提供数据信息的行为,均将面临严厉法律追责。
如何合法安全地使用无人机?飞无人机时应确认所在区域是否禁飞。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发生,公众在使用无人机时需牢记以下几点:
了解飞行区域的限制:提前查询飞行区域是否为禁飞区,避免在敏感区域使用无人机。
遵守飞行高度规定:按相关规定控制飞行高度,避免影响航空安全。
避免拍摄敏感内容: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拍摄涉及国家安全或敏感信息的场所。
遵守信息发布规则:拍摄的视频和图片在发布前需确保内容合规,避免触及法律风险。
无人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和乐趣,但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法律和安全风险。本案的发生为所有无人机爱好者敲响了警钟。公众需牢记,法律底线不容突破,合理、合法地使用无人机,才能真正享受航拍带来的乐趣。擅自飞行、拍摄并发布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不仅会危及国家安全,也将为个人带来严重后果。
从9月11日晚8时许开始,陆续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出现航班大面积无法起降的情况,疑因机场受到无人机影响。
2024-09-12 14:52:58无人机黑飞危害有多大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部落景区,马术表演“马之舞”现场,一架无人机擅自飞行进行拍摄。
2024-07-12 10:07:20无人机在边境黑飞中国驻阿克托别总领事馆告诉新华社记者,经初步核实,阿克套附近失事客机上没有中国乘客
2024-12-25 16:41:32哈萨克斯坦坠毁飞机上没有中国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