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中国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各方共同担起防艾责任。
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情况良好。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并进展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时,被称为艾滋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约为130万人,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少的一年;相关死亡人数降至63万人,为2004年高峰以来最低水平。尽管取得显著进展,但距离实现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中国当前艾滋病经输血及血制品传播基本阻断,经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重点地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整体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自2004年起,我国实施了“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2006年发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2019年10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但也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防治任务仍然艰巨。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介绍,目前我国新增HIV感染者呈“两头翘”趋势,青年人群和老年人群感染者的比例增加,性途径是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提高重点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帮助他们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防艾技能,对降低传播风险、减少感染十分关键。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吕繁强调了这一点。
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北京林业大学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启动仪式,吸引了大量高校学子参与。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理事长孙新华介绍,该竞赛自2016年举办以来,辐射合作高校6320所,参赛大学生累计达1742.1万人次,有效动员青年力量共同参与防艾。
李太生认为,要形成社会合力,推动防治工作落地见效。高风险人群应到正规机构早诊断、早治疗,避免逃避就医、随意停药、不坚持治疗等情况发生。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感觉艾滋病距离日常生活还挺遥远的,个人还需要额外防‘艾’么?”对此,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护师宋晓璟表示,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有一半以上的感染者是在诊治其他疾病时“顺便”发现感染HIV。一旦发生了高危性行为,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或疾控机构咨询检测。高危性行为是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性行为,包括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性行为等。《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总结了艾滋病预防的7个措施,其中最关键的措施之一是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假如真的发生了高危性行为,存在一种名为HIV暴露后预防(PEP)的补救措施。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门诊已覆盖31个省份,达924家。宋晓璟强调,及时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HIV感染的风险。
中国气象局于4日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该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及中国在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领域的气候变化状况,以及驱动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
2024-07-05 06:03:32中国气象局:极端天气呈增多趋势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
2024-11-06 21:22:00我国沙化土地治理呈良好态势近期,我国天气状况显示未来三天的降雨趋势为“范围广但局部强度大”,尤其东北地区、黄淮以及云南将面临显著降雨过程。辽河与松花江吉林段保持超警状态,防汛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024-08-05 07:40:12我国降雨将呈面弱点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