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A股市场长期呈现牛短熊长、大起大落的特点。无论是权威媒体还是学界、业界都希望市场能走出缓步持续向上的“慢牛”,认为这既符合各方的长远利益,也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说到“慢牛”,可以对标美股。根据国内研究机构的数据,过去三十年间,A股熊市平均长度为27.8个月,跌幅56.4%,牛市平均12.1个月,涨幅217.2%,熊市持续时间是牛市的2.3倍,呈典型的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特征;而美国熊市持续18个月,跌幅31.5%,牛市47个月,涨幅122.5%,牛市持续时间是熊市的2.6倍,呈典型的牛长熊短、涨多跌少特征。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A股走不出如美股一般的“慢牛”走势呢?
从投资者、上市公司、监管机构三个主要市场参与要素来看,投资人主体盼望的是“快牛”而不是“慢牛”。A股投资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个人投资者成交量占比高达82%,沪深两市的平均年化换手率达189.6%,明显高于美股。个人投资者主导市场定价,投机炒作气氛浓厚,导致市场波动过大。相比之下,美股机构投资者占比达60%,以401K养老计划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长期稳定投资。
爆炒新股是这种心态的典型体现。例如,“红四方”公司于2024年11月26日上市,新股上市首日盘中一度大涨超22倍,收盘涨幅达1917.42%。如果有中签者在最高点卖出,一签(500股)盈利即超9万元。然而,这家公司的真正价值不到首日炒新者付出价格的十分之一。
对上市公司而言,“快牛”也是不错的结果。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高管往往大量持有自己公司的股份,“快牛”带来的超高估值让他们身价猛涨,减持一点就可以大大改善生活。例如,格力电器在海立股份股价大涨时大举减持,成功锁定丰厚的投资收益。
监管者希望市场稳定却总是事与愿违。尽管把市场走势的责任全部归于证监会有些冤枉,但作为市场的规则制定者与监管者,确实可以做得更多来改变市场环境,从而让“慢牛”有可能被孕育长大。A股熊长牛短的主要原因在于股票发行、退市制度尚未真正市场化,市场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主流媒体过度渲染干扰市场运行,以及监管部门重视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忽视投资功能和资产配置功能等。
短期而言,这些情况难以迅速改变,A股熊长牛短之走势特征大概率会持续。投资人应如何应对?首先,切忌追热点。其次,抛弃做波段。更好的策略是“守拙”,即以好价格买入A股的好公司,然后长期坚守。这样即使牛市持续不了多久,之后又长期不来,投资人依然能通过分红慢慢回本。如果觉得自己难以辨别出哪些是优秀公司,可以选择长期持有主流指数基金。
资本市场承担着增加居民财富效应、激发经济活力、推动科技创新的重任。
2024-11-13 10:03:17任泽平:A股为何总是大涨大跌?如何慢牛长牛?10月9日,中信建投证券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对股市未来走势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当前A股市场的关键转折点已经显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市场底部已确认,趋势正发生反转
2024-10-09 13:11:00券商:A股市场下行趋势已得到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