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民众因大米价格飙升而陷入困境。今年10月,日本大米价格同比上涨58.9%,创下自1971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涨幅。这一现象不仅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也对餐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当前,日本大米的短缺和价格上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表面上看,酷暑、地震警戒信息及台风等自然灾害是导致今年大米产量不足的主要原因。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要追溯到二战后的农业政策。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并提供了大量粮食援助。随着进口面粉的涌入,日本民众的主食结构发生变化,面包、面条等食品逐渐进入人们的餐桌。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日本政府自1970年起推行了“减反政策”,即每年减少一定数量的大米耕种面积。这一政策初衷是为了应对大米需求量下降,但随着时间推移,它成为长期影响日本农业发展的因素。
尽管日本政府在2018年宣布废止“减反政策”,但实际上,大米的减耕仍在继续。以2023年产的大米为例,其供应量依然减少了10万吨。大米消费量不会随着价格波动而剧烈变化,因此减少供应量可以维持甚至提升价格,保障农民收入。此外,减耕后农民可以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副业中,获得更高利润。
这样的政策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日本国内大米市场的供应变得不稳定,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情况,容易出现短缺和价格上涨的现象。高企的大米价格给消费者带来沉重负担,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
日本农协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主要由农业从业者及出资赞助者组成的组织,农协不仅负责共同采购农业生产所需物资和销售农畜产品,还通过旗下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服务,并参与政治活动。因此,农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日本的农业政策,其推行的高米价思路也被视为重点农业政策之一。
面对当前困境,大阪府知事多次呼吁农林水产省投放政府储备米,但均遭到拒绝。时任农林水产大臣表示,储备米仅在全年大米供应不足时才会投放。此外,日本政府每年承诺零关税进口77万吨大米,但这些大米从未进入国内市场流通,而是用于其他领域。为了维护本国米价,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高额关税,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日本大米“买不着”“吃不起”的问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从二战后的农业政策到当前的市场供需关系,每一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这一局面。未来,如何平衡农民利益与消费者需求,将是日本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
近期,日本正面临一场意想不到的大米供应危机,连NHK电视台也发出了大米短缺将持续多久的疑问。作为日本人的主食,每日三餐不可或缺的大米突然变得紧缺,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冲击
2024-08-30 11:50:04日本人把超市大米买空了生活成本的持续攀升让不少人在超市里深感压力,尤其是冬季时节,果蔬价格更是让人望而生畏。在澳大利亚,一种略带讽刺的现象出现了——由于龙虾降价,它竟成为了部分人餐桌上的“经济之选”
2024-06-30 08:43:04尼日利亚一篮子番茄需人民币336元日本正面临自1999年以来首次遇到的大米供应危机,主要城市如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深受“米荒”影响,且情况日益严重。大米作为日本人的主食,其短缺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2024-09-05 16:35:59日本多地为何会出现大米荒近日,有网民先后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称,南京等地大米被检测出重金属“镉”超标,多地牛肉被检测出兽药“恩诺沙星”超标288倍,并声称二者均系“一级致癌物”。
2024-11-11 13:32:39大米和牛肉咱都放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