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松祥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青岛人,1986年出生。他的生活与车紧密相连:服兵役时成为汽车兵,退伍后做司机,在抚顺路批发市场周边揽活拉货。2015年开始跑网约车,2022年下半年买了厢式小货车,开始跑货拉拉。
他主要接跨城市的长途业务,一年中有300多天在路上。大部分货拉拉司机只跑同城业务,但栾松祥选择接单100公里以上的小长途业务。虽然路途远,但一单收入约二三百元,运气好时一天能跑两单,收入四五百元。相比之下,同城订单每单只有二三十元,每天最多十几单,月收入仅五六千元。
这种“开盲盒”式的接单方式让他像一个离开家的“漂流瓶”,跟着运单漂在行驶的路上。近两年时间里,他跑了14万公里,点亮了102个城市,最北到河北,最南到海南岛。每次“漂流”的平均时间大约一个月,最长的一次是60多天,从青岛出发,经过江苏、浙江、福建,甚至到了海南岛,最后经过湖南、湖北和河南回到青岛。
他的车厢不仅是谋生工具,也是他在外遮风挡雨的家。为了节省开支,他很少住旅馆,衣服脏了就在公厕洗,洗漱也在公厕完成。今年夏天因为皮肤过敏,才不得已找了个便宜旅馆住了几天。平时睡觉,如果车厢装满货,就侧身在驾驶座上休息;如果没有货,整个车厢就是他的床。冬天车内温度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即使铺了电热毯,他也常常冻得瑟瑟发抖。
行车里程表对应着他的收入,一年能跑7万多公里,年收入约10万元。他精打细算,住宿不用花钱,吃饭找拉面馆或沙县小吃,生活成本控制在每天20元以内。理发也自己动手,只有春节前才会去理发店打理一下,以免让父母担心。
漂泊在外,想家是最难熬的。栾松祥有两个孩子,老大10岁,老二7岁。刚离开家头几天特别想念家人,第六七天感觉会好一些,但一个月左右又会非常想家。离家近时他会空车回家看看。妻子在家全职带娃,每次回家都会帮他换洗衣物,做爱吃的菜,还给他按摩颈椎。
孩子们对父亲的工作很好奇,栾松祥曾带他们体验了一天货拉拉的工作。他告诉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否则将来要吃生活的苦。栾松祥受父母影响很大,父亲曾在市粮食局工作,被评为“杰出青年”,母亲是市级“劳模”。现在他每月有近万元收入,但还完贷款后只能勉强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他还需照顾年迈的父母,过几天还要带父亲去烟台看老中医。
尽管生活艰难,栾松祥认为人生要有坚持。累了就洗脸喝水让自己清醒,想家时就给自己算账,努力挣钱。中年人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快餐里多点份肉菜,喝点小酒,睡一觉,实在想家了就回家。只要坚持,或许就会有好事发生。
新学期的钟声即将敲响,不少家长却面临一个棘手问题:他们的孩子对“盲盒”产生了难以抗拒的迷恋。屋内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盲盒,只为了寻找那一张稀有的卡片。这种现象被家长们形容为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极易使人沉迷
2024-08-29 14:39:58新华网评卡牌盲盒乱象盲盒,作为当下的一种潮流玩具,精准地切入了年轻消费者的市场,但一些不法分子却看准了盲盒随机性强、成本低廉、有惊喜感等特点,精心设局,实施网络赌博违法犯罪行为。
2024-06-18 01:21:29拆盲盒近期,央视的报道揭示了卡牌盲盒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无序销售与消费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瞩目。这一现象暴露了市场监管存在的空缺,并突显出未成年人不成熟的消费观及行为,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并警惕
2024-07-30 15:01:48卡牌盲盒乱象:未成年人为何如此“疯狂”纯开盲盒,从比赛时间到比赛地点,完全不知道谁会打哪一场,更不知道有谁会去,想在外面逛园子还得花钱。
2024-08-27 15:17:13WTT近期,一股追求“丑趣”的风潮在年轻群体中悄然兴起。从巴黎奥运会期间走红的树脂小乌龟、丑鱼拖鞋,到如今备受追捧的盲盒穿戴甲,这些外表粗糙、形态各异的物件正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2024-08-24 22:31:59直播间9.9元丑甲盲盒数万人买在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的华富社区食堂,新推出的10元“剩菜盲盒”成为了午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即便错过了饭点的高峰期,居民们、环卫工人们乃至外卖小哥们仍旧络绎不绝,前来购买这份物超所值的餐食
2024-07-10 14:47:41社区食堂推剩菜盲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