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沿线的花坛,长久以来都是人们欢度国庆的标志性景观。9月25日,天安门广场中央迎来了“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与此同时,10座精心设计的立体花坛装点着长安街,为节日增添浓厚氛围。
自1984年起,每年的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都会用花坛来庆祝这一重要时刻。这些花坛设计紧跟时代步伐,以当年的成就和亮点为主题,成为了见证国家与人民共同成长的历史标尺。从最初较为简单的平面设计,到如今色彩斑斓、造型精致且寓意丰富的立体花坛,它们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映射出国家发展的繁荣景象。
今年的“祝福祖国”巨型花篮高达18米,以果蔬花篮为核心,首次融入葫芦、南瓜、辣椒等象征吉祥丰收的元素,与传统花卉如牡丹、月季相映成趣,传达出“蔬果飘香、繁花似锦”的美好寓意。
追溯至1984年,天安门广场首次设置的花坛还只是平面布置,而立体花坛的尝试始于1986年的“孔雀开屏,龙的传人”设计。随着时间推移,花坛设计不断创新,到2008年时,已有近10米高的传统宫灯造型出现,展现出更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自2012年起,天安门广场的国庆花篮以“大花篮”为基调,逐年演变,不仅反映了国家的新征程,也映照出人民生活的日益繁荣。
花坛设计的进步,也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从依靠人工到自动化灌溉,从有限的花卉种类到如今的“品种自由”,科技的助力让花坛更加生动多姿。同时,花坛题材也日益广泛,从传统文化符号到现代科技成就,涵盖了科技、健康、环保、粮食安全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国庆花坛不仅是节日的装饰,更是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结合体,它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国家的故事,寄托着人民的情感。每年,都有无数游客在这些花坛前留下珍贵的瞬间,它们成为了个人记忆与国家庆典交织的美好画面,见证了每个普通中国人与国家同频共振的生活变迁。
5月12日早晨8时8分,表演艺术家石维坚在北京离世,享年89岁。石维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便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改革开放后,他在电影《天云山传奇》中成功塑造了知识分子罗群的形象,深入人心
2024-05-13 16:20:19石维坚:做人实全民国防教育在强化国防和壮大人民军队的根基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是推动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渠道,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公众的国防意识。
2024-04-23 11:52:01国防教育法拟修订今年的电影国庆档,在《志愿军:存亡之战》和《浴火之路》等重点影片的引领下,票房成绩喜人。截止10月4日11时41分,新上映影片的总票房已超过13亿元,根据灯塔专业版的实时数据
2024-10-05 15:41:00媒体:内容为王是电影发展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