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6日,一段视频在吉林延边引起了公众关注,内容是一名车主与加油站员工发生争执,起因是车主怀疑员工利用遥控器操控加油量,最终将员工制服在地。加油站方面对此回应,员工口袋里的物品实为现金,并已就此事报警处理。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加油站员工若存在作弊行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的讨论。
市场计量方式随科技进步而演进,传统测量方法逐渐被电子化替代,带来了高效与便捷。然而,公众对于电子计量的准确性提出疑问,尤其是在更换电表或加油枪后,部分消费者反映费用增加显著,比如吉林延边事件中的车主声称油量误差达数十元。同时,小型商家利用电子秤作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促使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
计量争议背后,反映出当前计量系统的非封闭性问题,可能导致通过遥控器操纵加油量等作弊行为。相比之下,欧洲等地区并未全面依赖电子计量,保留了一定的传统计量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计量争议,特别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的能源计量画面中可见一斑。
针对市场监督部门在规范计量作弊行为上的局限,问题部分源于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经营者对计量程序的非法篡改。
从法律角度看,区分诈骗与盗窃在实际操作中面临挑战,尽管多数案例倾向于将欺诈行为归类为诈骗,但两者本质区别在于财产获取的因果关系。盗窃基于不当得利,而诈骗源自民事法律行为的扭曲。对于“短斤少两”现象,因其基于受害者不知情且得益方所得为不当得利,性质更接近于盗窃。
回顾历史,1979年《刑法》对惯窃、惯骗行为有明确严厉的处罚,有效遏制了度量衡作弊现象。然而,1997年《刑法》修订后,取消了惯窃、惯骗作为定罪依据,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虽对盗窃罪的入罪条件有所调整,但诈骗罪的界定未做相应改变,这对当前诈骗犯罪的泛滥状况有一定关联。
对于加油站员工作弊行为的法律责任,直接责任人可能涉及盗窃罪,尤其是能够查明多次作弊且数额较大的情况。然而,由于技术和侦查难度,证明员工作弊并不容易。此外,加油站经营者作为决策者,可能成为盗窃罪的主要责任人,而加油站作为单位并不构成犯罪,但可考虑对经营者施以罚金刑。
加油站员工作弊事件不仅关乎消费者权益,也触及了法律层面的复杂辨析,凸显出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法律执行效能的重要性。
5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十起加油机作弊整治行动的典型案例。案例之一涉及山东一家加油站,该站通过使用作弊软件非法获利达320余万元
2024-05-18 08:01:26加油站用软件作弊获利320万市场监管总局于5月16日公布了十起关于加油机作弊的综合治理典型案例,涉及多地加油站,展示了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的决心
2024-05-16 21:03:58加油站用软件作弊被罚没863万5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了一批加油机作弊的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的一家加油站。该加油站因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被处罚
2024-05-17 17:04:56加油站用软件作弊获利超3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