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广泛讨论激发了各界的深刻反思,就连平日里不太关注足球的人们也加入了这场灵魂探索。回顾1993年国足在伊尔比德的挫败后,足协曾组织大型研讨会探讨中国足球的未来,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依旧悬而未解。实际上,答案并非全然缺失,只是重复的意见泛滥,大多是对过往观点的陈词滥调,听起来似乎都对,实则缺乏新意,难以触及核心。
一种看似机智却略显狡猾的观点认为,中国足球现状不过是社会怪相的镜像,问题根源不在足球本身,而是社会环境造就。这种论调将责任推给了更广阔的社会领域,谈及金钱腐化、形式主义、选材不公等问题,虽有其道理,但终究陷入了空谈,缺乏实际行动。
最近国家队在比赛中的惨败,暴露了全方位的不足,如同老旧手机与顶级智能机的天壤之别,问题触及每一个细节,但仅仅指出这些差距并不能带来实质改变,反而可能促成片面应对的思维定势。
根本上,中国足球缺乏狂热的文化根基,曾经那些美化中国足球粉丝热情的言论已难以为继。事实上,我们从未像某些国家那样深深热爱、重视并深入理解足球。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强迫每个人都成为足球信徒,只是强调个人选择的重要性远超足球本身。
对比之下,美国体育的强大根植于其深厚的体育文化中,美式足球(橄榄球)是其文化象征之一。在美国,无论种族、贫富,家庭普遍鼓励孩子参与体育,因为体育被视为提升社会地位的途径。而在我国,“体育生”的标签常带有复杂色彩,与学术优异者相比,地位悬殊。美国校园里,体育明星往往更受追捧,这与我国高度竞争的教育环境形成鲜明反差,在这里,升学就业才是首要任务。
至于为何在奥运会上,射击、跳水等非热门项目能取得佳绩,这得益于我国体制在特定领域的高效运作,而对于足球这类全球热门且技术密集型的集体运动,短期内难以找到速成之路。
足球在英国被赋予了超越生死的意义,而在中国,它似乎成了一个可随意批判的对象,成了公众情绪的“出口”。讽刺中国足球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在文艺作品中也成为固定桥段,相比之下,其他一些项目则相对“神圣不可侵犯”。
归根结底,中国足球的问题错综复杂,简单的归纳或许难以触及本质。与其不断开出治标不治本的药方,不如从内心出发,给予足球真正的关爱和支持。
《南方日报》记者朱XX大肆批判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人生不完整”、“不爱学习”,“疯疯癫癫”,“不跳水以后像白痴一样”,从而成功找骂引发众怒
2024-08-16 09:56:30杨华评论 可以批评全红婵在9月6日进行的世预赛中,国足遭遇了0-7的沉重打击,对手是日本队。对此,有媒体人士马德兴撰写文章指出,这场惨痛的失败彻底粉碎了公众对国足的虚幻期待
2024-09-06 20:27:20难堪的中国足球樊振东在一次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的访问中,强烈批评了饭圈文化对团队氛围的负面影响,形容其“百害无一利”,无论比赛结果如何,这种现象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024-08-19 16:00:05杨华评论 樊振东退或不退当电视屏幕上展现出孙颖莎比赛时震耳欲聋的助威声,那紧张到极点的气氛,你或许会错觉她正面对日本强敌,诸如早田希娜、平野美宇,乃至无缘巴黎奥运的伊藤美诚
2024-08-04 08:54:18媒体人:陈梦“客场”粉碎饭圈童年记忆里,朴素的日子常让人满怀感激,特别是家乡饭桌上那些粗糙却滋味深长的粗粮,成为了不少人深刻的回忆
2024-06-27 11:21:45原来小时候吃的都是这么细的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