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之间关于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讨论仍在持续,双方能否在限定时间内达成结论成为外界瞩目的焦点。回顾以往的贸易争端案例,如美欧航空补贴争议、美日贸易冲突等,结果显示协商结果多样,既有成功案例,也不乏未能达成一致的情况,甚至有些案件在终裁后仍继续进行价格承诺的商讨。
美欧之间关于波音和空客补贴的长期纠纷显示了协商的复杂性和持久性,而某些案例,例如欧盟对华铸件反倾销案,则在终裁后通过后续谈判达成协议。美日之间在不同行业的贸易摩擦也体现了协商过程的曲折多变。
接近谈判内部的人士指出,基于以往经验,贸易纠纷若能通过充分交流和友好协商,以价格承诺等方式和平解决自然理想,但若对方要求过分,导致无法达成预期目标,也属常见情况。不过,无论谈判路径如何,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立场坚定不移,即使谈判未果,也不会在关键利益上妥协。
谈判作为双方博弈与共识形成的过程,中国为何持强硬态度?多位贸易摩擦研究专家和前国际贸易谈判参与者向我们解析,未来双方可能的谈判策略。近期,欧盟先是调低了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关税,随后又透露将进一步微调关税,但即便税率调整,只要认定中国企业受益于补贴,欧盟或采取其他措施施压。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启动的《外国补贴条例》旨在调查可能扭曲欧盟市场的外国补贴行为,自实施以来已对中国企业展开了多项调查。专家认为,此条例标志着欧盟倾向于广泛使用反补贴工具,并特设“调查工具”来针对中国企业,甚至为此制定新法律条款,这类做法难以为中国所接受。
西班牙首相访华期间,有媒体推测中欧电动汽车争端为其重要议程之一,首相呼吁欧盟放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额外关税的计划,这或削弱欧盟对抗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政策工具。数据显示,中国在欧洲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增长迅速,预计到2030年中国电池制造商在欧产能将占据相当份额,强调了欧方取消关税、促进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作为经济及贸易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与现有大国的战略摩擦在所难免。当前国际环境中,美国联合盟友对华采取“脱钩断链”策略,增加了中欧解决重大贸易摩擦的难度。尽管如此,中国企业在面对挑战时应加速创新,将贸易摩擦转化为推动自主技术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动力。中国政府则在坚持沟通以求共识的同时,坚守核心利益,不因外压而轻易妥协。
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磋商仍在继续。双方能否在最终日期之前谈出一个结果,这一问题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2024-09-13 08:57:19电动汽车谈判4月16日晚,国防部长董军应约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视频通话。
2024-04-17 10:55:55中美国防部长视频通话原标题:“必须要先讲完”,中国防长被打断仍坚持讲完台湾立场6月2日,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发表演讲后,在回答外方提问时谈及台湾问题,期间被外方打断。
2024-06-02 15:22:44中国防长被打断仍坚持讲完台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