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画面展示了一名看似外卖员的男子在暴雨中哭泣,配文解释他因连续遇到顾客投诉、地址问题及骑车摔跤等困境而崩溃。此视频激发了公众的广泛同情与讨论。然而,后续调查揭露,这其实是男子张某为吸引关注和粉丝而精心策划的虚假场景,意图通过增加关注度实现带货变现。相关部门已对张某进行了法律处罚。
当前,一些短视频博主为追逐利润,刻意设计剧情以吸引流量,有时甚至利用具争议性的话题来博取眼球。在积累了一定关注度后,这些博主便会利用建立的虚拟形象进行直播带货,诱导消费。
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类似的案例:博主们围绕热门话题,如外卖员的艰辛、性别对立、边缘青年或耸人听闻的犯罪情节,编造故事制作短视频,迅速引发社会关注。部分博主更借助这些虚构的故事背景来推销商品,让不加分辨的观众信以为真并消费。
专家意见指出,短视频平台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广阔舞台,但创作应当有限度。对于利用虚构人物和剧情进行营销的行为,不仅挑战道德界限,也可能触碰法律。平台作为监管主体,需加强治理并提升内容创作者的法律意识,共同促进健康网络生态的发展。
此外,一些机构流水线式生产假剧本和虚拟人设,迅速捧红账号后即转型直播带货。这种做法虽隐蔽,却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一旦触及法律,相关人员将承担相应责任。比如,故意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权益或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均可能面临法律制裁,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
在直播带货行业,假人设现象亦屡见不鲜,主播通过虚构的成功人士、悲惨农民或情感导师等角色,夸大商品效果,诱使消费者下单。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反广告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尽管部分平台对剧情演绎内容的监管相对宽松,但专家呼吁,保护消费者权益,特别是对老年群体,应通过更明确的标识或技术手段,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得到充分揭示。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和平台已开始采取措施,加大对违规内容的打击力度,同时推动行业自律,引导创作者产出高质量的真实内容。长远来看,改变“流量至上”的观念,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记者调查发现,在互联网上,只需要几元到数千元不等的投资,就可以展现成一个手握巨额银行存款、住豪宅开豪车、闲时入住豪华酒店的“短视频有钱人”
2024-06-17 13:18:21流水线上的“假富豪”公安对盒马售卖假化妆品立案调查市民张小姐向我们反映,自己在盒马X会员七宝店购入了大牌化妆品,多个平台鉴定后,都认定为假货。她联系盒马后,对方却并不认可其提出的假一赔三要求。
2024-04-11 10:59:21公安对盒马售卖假化妆品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