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相比2019年的77.3岁增长了1.3岁,持续保持上升势头。预期寿命是基于各年龄段死亡率预测新生儿平均生存年限,是衡量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及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比之下,美国2022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7.5岁,虽较2021年的76.4岁有所回升,但仍低于疫情前的78.8岁(2019年)。这表明,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接近甚至在某些统计中超过美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在当前环境下尤为难得。尽管有人对数据的全面性提出疑问,但平均预期寿命作为一个相对不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指标,能较好反映出社会分配的均衡状态。全球各国的预期寿命提升多发生在工业化之后,中国的情况则主要在二战后显现,这与儿童存活率的显著提高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重重困难,通过国产化基本药物、强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如“赤脚医生”政策)和爱国卫生运动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国民健康水平。尤其是疫苗的普及与国产化,以及持续至今的计划免疫体系建设,对中国预期寿命的增加贡献巨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8月29日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
2024-08-29 14:38:44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国家卫生健康委于8月29日公布了《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4-08-30 06:07:53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8.6岁世界卫生组织在最近的报告中揭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全球大约有1300万人的生命被疫情夺去。这不仅使疫情成为多地的主要死因,也逆转了全球预期寿命持续上升的趋势
2024-05-25 08:54:12全球预期寿命水平出现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