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相比2019年的77.3岁增长了1.3岁,持续保持上升势头。预期寿命是基于各年龄段死亡率预测新生儿平均生存年限,是衡量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及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比之下,美国2022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7.5岁,虽较2021年的76.4岁有所回升,但仍低于疫情前的78.8岁(2019年)。这表明,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接近甚至在某些统计中超过美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在当前环境下尤为难得。尽管有人对数据的全面性提出疑问,但平均预期寿命作为一个相对不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指标,能较好反映出社会分配的均衡状态。全球各国的预期寿命提升多发生在工业化之后,中国的情况则主要在二战后显现,这与儿童存活率的显著提高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重重困难,通过国产化基本药物、强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如“赤脚医生”政策)和爱国卫生运动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国民健康水平。尤其是疫苗的普及与国产化,以及持续至今的计划免疫体系建设,对中国预期寿命的增加贡献巨大。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慢性病成为主要健康威胁,我国医疗系统面临新挑战。近年来,政府和医疗工作者共同努力,加强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能力,扩大了新药研发,深化了农村医疗保障,如新农合制度的完善,体现了社会整体进步的积极影响。
此外,医疗领域的发展还受益于高等教育的普及、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医药产业的升级转型以及全社会对农村发展的重视。空气和食品安全的改善也是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不可忽视的因素。
未来,中国医疗保健体系将进入新阶段,需应对老龄化挑战,加强慢性病防控,促进药物创新,适应个性化医疗需求,这些都是复杂而紧迫的任务。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路径,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8月29日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
2024-08-29 14:38:44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29日发布《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5‰,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2024-09-20 13:27:57国家卫健委: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国家卫生健康委于8月29日公布了《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4-08-30 06:07:53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8.6岁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聚焦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
2024-09-15 11:01:39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