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耸动地询问中国为何要触发新的贸易争端。该文聚焦于中国增加制造业投资以重振经济的策略,认为这可能对全球企业构成压力,并激发全球贸易战的忧虑。这种论点并不新颖,依旧是围绕“产能过剩”的老调重弹,只是《华尔街日报》使用了更具煽动性的“全球贸易战”字眼来吸引眼球。
文中逻辑奇特,似乎对外开放的中国成了“罪魁祸首”,而采取保护主义的美国反而变得“正当”。它还建议中国经济应“根本性反思”,减少对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依赖,效仿美国模式,以实现更稳定的经济增长。然而,《华尔街日报》未明确指出美国模式的具体值得借鉴之处,忽略了美国自身的贸易保护行为,如实施带有歧视性的补贴政策、阻碍WTO上诉机构运作,以及对未出口至美国的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等。
实际上,中国制造业的成长是长期研发投入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过去二十年,中国年均研发投资增长率高达14.2%,远超美国。中国连续十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及第二大进口国,这反映了其在全球化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和外部需求状况。显然,《华尔街日报》对中国制造业的这些基本事实并非无知,而是有意避而不谈。
该报频繁发布看衰中国经济的文章,将“产能过剩”问题归咎于中国,实质上是在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寻找托辞,为打压中国新能源行业制造舆论环境。然而,真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贸易战担忧的源头,美国难辞其咎。数据显示,美国通报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数量居高不下,远超其他WTO成员国,与此同时,大多数WTO成员正努力减少贸易壁垒,维护贸易自由流动。
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并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反倒是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更可能导致全球贸易受损。自由贸易能促进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而保护主义则可能引发通胀、降低生产效率和推高生活成本。忽视这一点,只会让市场失去活力,企业创新受阻。
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日报》在讨论贸易问题时鲜少提及WTO,试图绕过这一国际规则制定者对其他国家横加指责。实际上,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今年前七个月的进出口额和对外直接投资均创新高,这正是其开放政策成效的体现。某些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批评前后矛盾,反映出的更多是其自身心态和政策导向的问题,而非中国政策的实际影响。
总之,面对国际贸易中的摩擦与挑战,应通过WTO等国际机制寻求解决方案,而非单方面指责或臆断。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态度,为全球经济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
白宫于14日宣布,计划对一系列中国商品实施加征关税措施,涉及产品包括电动汽车、电脑芯片、医疗用品等。这一决策被认为反映了美国总统拜登意欲在选举年争取更多选民支持,尽管可能加剧与中国的经贸摩擦
2024-05-15 08:32:26美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加征关税在2020年,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搭档时,印度媒体热烈地探讨了她的印度裔背景,从家族历史到对印度美食的喜爱,无不详细报道
2024-08-05 18:01:03美媒:印度对哈里斯态度为何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