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农历五月初六,端午节后的第一天,属于干支纪年中的庚午月丙午日,也是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正因为如此,这一天显得格外特别,因为它是“入梅”的开始。
一、五月初六迎来梅雨季
“梅雨”是指初夏向盛夏过渡时的一段阴雨天气,又被称为“梅雨季”。关于梅雨季,我们不得不提到“入梅”和“出梅”。“入梅”是指梅雨季的开始,民间也称为“入霉”,因为梅雨期最大的特点是多雨、潮湿,物品容易发霉腐烂。“出梅”则是梅雨季的结束,也叫“断梅”,意味着这一阶段的阴雨天结束,各地将进入高温盛夏。
古代干支历法中,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为入梅时间,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为出梅时间。根据这一计算,今天农历五月初六是入梅日,到农历六月初一出梅。
根据现代气象学的标准,入梅时间是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22℃,且有4到6天降雨;出梅时间是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30℃,且无降雨。
二、梅雨季注意事项
梅雨季节,由于高温和连续阴雨,气候变得潮湿闷热,人们容易烦躁,情绪波动大,这对健康不利。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勤换衣服
梅雨季湿气重,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衣物容易浸透。因为日照少,衣物不易干燥,因此需要勤换衣服,确保干净。同时,存放衣物时要完全晾干,以防霉菌繁殖。
2.室内勤通风
潮湿环境容易引发疾病,因此室内通风尤为重要。晴天时要多通风,即使连阴天,也可以在床下和墙角放置生石灰吸湿,保持室内干燥。空调除湿也是有效的方法。
3.饮食清淡
梅雨季节湿气重,人体容易出汗,过度出汗可能导致虚脱和中暑。因此,饮食要清淡,可以多吃冬瓜、绿豆汤等清凉食物,补充水分。注意不要过度食用冷饮和冰西瓜,以免伤及阳气。
由于梅雨季持续降雨,可能引发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需特别注意防范这些自然灾害,确保安全。
今日之后正式进入梅雨季节,南方将迎来高温高湿,北方则可能高温干旱。大家务必做好防范措施,确保身体健康,适应环境变化。
随着梅雨季的悄然降临,湿润的空气像一位无形的访客,潜入日常的每一个角落。小王近期频感鼻部不适,喷嚏连连,误以为感冒,服药数日未见好转。直至某日开启衣柜,一阵霉味袭来,衣物上的霉斑赫然在目,这才意识到,家中隐藏着“幕后真凶”。
应对梅雨,古谚有云:“入梅需除霉,不宜懒卧”,此言非虚。为安然度过这段湿润时光,关键在于识别并治理家中的霉菌“重灾区”。小王的除霉行动,便从家中的“湿气聚集地”逐一展开。
首先是卫生间,这个家中湿气最盛之处。鉴于日常洗浴产生的大量水汽,小王采取了即时擦拭墙面、地面,以及使用活性炭与除湿剂的策略,并安装了排气扇以促进空气流通,有效遏制霉菌生长。
接着转向厨房,美食诞生之地,亦是防霉重点。小王确保每次烹饪后,所有积水区域均被彻底清洁,并利用小苏打和茶叶渣作为天然除湿剂,同时保持厨房通风,以防湿气滞留。
衣柜作为霉菌首次“现身”的场所,得到了小王的格外重视。他不仅放置了樟脑丸和干燥剂,还坚持定期晾晒衣物,并强调衣物彻底干燥后再收纳,以防霉菌再生。
考虑到一楼住宅特有的地下室易成为霉菌温床,小王与家人商议安装了通风设备及除湿机,同时保持空间整洁,避免杂物堆积,有效抑制了霉菌滋生。
卧室同样不容忽视,小王通过每日开窗通风、使用除湿机及定期晾晒被褥,大大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不仅霉味散去,空气也变得清新,显著改善了全家人的健康状况。
小王的除霉实践不仅改变了自家环境,还激发了他对外宣传防霉重要性的热情,成立了“除霉互助小组”,带动邻里共同努力,营造更健康的生活环境。这一系列行动,不仅解决了霉菌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关注,促进了社区整体福祉的提升。
简而言之,从小处着手,如卫生间、厨房、衣柜、地下室到卧室的除湿防霉,是提升居家环境的关键。持续的努力,不仅能够有效对抗潮湿与霉菌,还能逐步提升生活品质,进而影响并改善社区环境。小王的故事启示我们:每个个体的小小改变,汇聚成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让我们一同致力于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享受没有湿气与霉菌侵扰的美好生活。
随着7月1日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夏至已过三候,预示着小暑将至,意味着梅雨季节即将结束。梅雨,也被称作“黄梅雨”,其始末分别被称为“入梅”和“出梅”
2024-07-02 16:53:53今年“出梅时间”来了今年三月三不一般,1要洗2要吃3要沾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历史悠久。古代人们会举办庆典,包括沐浴、祭祀宴饮等活动。
2024-04-10 10:23:16今年三月三不一般今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元宵节,与往年不同,被称为“六十年不遇”的特殊时刻。
2024-02-24 14:36:55今年正月十五不一般今年的末伏头来得还是相当远的,是大包袱的说法。说法大包伏那就是有小包伏。其实,这都源自于今年是秋包伏的说法。
2024-08-23 09:41:26末伏最后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