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标志着二十四节气中第11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炎热天气的初始阶段。此时期,气候特征表现为温和的升温与降雨量的增多,同时也伴随着湿度增高,雷暴天气频发。民间流传小暑有“三怕”:雹砸伤害农作物,南风预示干旱,以及小暑打雷可能带来的连续降雨与涝害。
小暑的具体日期每年有所不同,但通常在7月6日左右,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意味着我国多数地区将进入初伏阶段。除“三怕”之外,小暑期间人们还担忧持续晴朗无雨会导致干旱,影响粮食收成;小暑不够热可能不利于五谷成熟;东风则可能预示极端天气,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
小暑的气候还预示着后续的天气变化:如小暑凉爽预示大暑酷热;小暑雨天可能带来大暑期间的持续降水;北风则预示降温需添衣;小暑打雷或意味着长江中下游将经历一段湿润多雨的“倒黄梅”天气;而小暑时间早晚也会影响随后的气温舒适度,早小暑往往伴随凉爽夏季。
小暑不仅是一个节气标志,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祖先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气象规律,至今仍对农业生产有着指导意义,帮助人们预测年景,做好准备。随着小暑的到来,炎炎夏日真正拉开序幕,提醒着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同时也要关注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此外,“入伏五忌”是农村地区流传的老话,提醒人们注意入伏期间的禁忌事项,首当其冲的是对干旱的担忧。盛夏的高温本就令人体感不适,若伴随干旱,农作物歉收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2024-07-14 15:08:13“入伏有五怕”今天是农历五月十六,恰逢夏至节气的到来,也是一个特别的分龙日,预示着三伏天即将接踵而至。按照民间的传统观念,这一天的天气状况颇受关注,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自然界的节气变换,还影响着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2024-06-21 15:20:14“五月怕十六”“三月怕初七”这一说法源自中国传统的农谚,反映了农民对于农历三月初七这一天的天气变化的担忧和期望。
2024-04-15 16:01:47“三月怕初七”“时之制事,不可失也。”时间的流转与世事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时刻都蕴含着特定的意义和力量。
2024-08-09 11:12:42今天七月初六是收日在古代,人们面临的最大忧虑无疑是饥饿问题。温饱是生存的基础,没有解决这一问题,谈论理想与抱负便如空中楼阁般虚无。彼时,严苛的赋税与层层盘剥使得百姓手中的粮食寥寥无几,能维持生命已是难得
2024-04-23 10:33:09明日三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