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燕说,如果求职服务以“付费内推”为名,提供不实信息或者存在欺骗、诱导行为,可能构成合同违约;若中介机构实施上述行为时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且骗取财物达到一定数额,则可能涉嫌诈骗。
业内人士称,有的企业即便存在内部渠道,那可能是中介机构与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串通的违法行为;一旦查实,这样的招聘结果也归于无效,求职者将面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后果。
据报道,几年前,腾讯集团就发布过一起反舞弊调查:多名员工与外部求职中介合作,由中介机构负责招募实习生,腾讯员工负责安排实习生进行虚假的远程实习,从中分利。
腾讯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对类似行为始终“零容忍”,如内部员工使用公司身份进行以上牟利行为,可能会被解雇,其推荐的实习生或新员工也将被取消offer。
打击招聘欺诈,畅通实习渠道
事实上,相关部门已关注到求职中介的此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5月,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帮助毕业生防范“黑中介”“招聘付费”等就业陷阱,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招聘欺诈、恶意解约、“培训贷”等违规违法行为。
“相关部门已明确付费实习违规,但有的平台换个关键词,依然公开叫卖。”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建议,针对当前鱼龙混杂的网络求职平台,相关部门宜建立一套有效监管机制,并建立虚假信息举报平台;督促互联网平台切实履行平台审查准入职责,对发布虚假信息的商家实施永久禁入,并要求内部监管不严的网络平台整改整顿。
“当前,大学生在求职时,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实习经历。而一些高校难以为学生安排高品质的实习机会,这恰恰成了某些商业机构利用的目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如果高校能够更多更好地为学生安排实习,或许能减少市场上以实习为名的欺诈行为。
储朝晖表示,相关部门应出台规定,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实习期间的人身保险、劳动保障、导师指导以及劳动报酬等内容,让更多企业愿意开放实习岗位;同时高校要做好与企业的对接,畅通大学生实习渠道,有效满足企业需求。
王梦琪,一名就读于非“双一流”院校的大三学生,近来遭遇了一段特殊的“求职”旅程。渴望增强留学申请竞争力的她,试图通过获取外企实习经历加速个人简历的亮点积累,却不慎险些踏入“付费内推”的诈骗迷局
2024-05-27 09:49:46大学生困在付费内推的陷阱里中新网7月1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吴涛)6月份毕业季,正是求职就业高峰期。网络平台上,一些付费“内推”公然叫卖,号称可以优先被公司HR看到简历,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大厂”。
2024-07-01 14:02:15求职付费内推管用吗?9.9元也能买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