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胡湛随剧组在宁波余姚河姆渡镇完成了下午场的姚剧《张古董借妻》,紧接着晚上还有另一场表演。这是他们“送戏下乡”活动的一部分,由胡湛所在“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定期举办,旨在为乡村居民带去传统姚剧艺术,每年演出约160场。胡湛,作为姚剧第八代传承人,对此感到荣幸。
自小在余姚临山镇长大的胡湛,五六岁时便由爷爷引领接触姚剧,尽管当时理解有限,却由此结缘。到了初中,一次校园活动中,姚剧团的《王阳明》深深吸引了他,尤其是那两句话:“人应讲真话,应有良知。”这次经历促使他决定加入姚剧的学习,经历一周的严格选拔,他脱颖而出,成为18名入选的幸运儿之一,踏上传承之路。
姚剧以其朴实的唱词、易懂的念白及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著称,传递浓郁的生活气息。胡湛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克服嗓音沙哑的挑战,通过模仿前辈,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声技巧。2013年,他在余姚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实习,并在次年参与了首次正式演出——《真龙假太子》中的马子祥一角,得到了老师们对他进步的认可。
然而,姚剧这一具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地方戏剧,正面临传承难题。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黄利明指出,与第七代传承人相比,第八代及之后的报名人数显著下降,反映了传统艺术在年轻一代中的关注度降低。此外,余姚方言的使用也成为学习姚剧的一大门槛,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精通方言的年轻人减少,间接影响了姚剧的受众基础。
面对挑战,胡湛和姚剧保护传承中心不仅坚持送戏下乡、校园普及,还探索了新的传播途径,如在抖音等平台开设账号,分享姚剧的魅力。胡湛的尝试意外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爱,通过改编流行歌曲为姚剧版本,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甚至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这些尝试不仅为姚剧带来了新的观众,也为其他稀有剧种提供了借鉴。
实际上,许多“天下第一团”——那些作为特定剧种唯一专业团体的存在,也开始利用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为传统艺术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抖音等平台上的非遗直播日益增多,为传承人提供了展示与互动的舞台,同时也为稀有剧种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胡湛和同事们正积极参与其中,期待通过直播周等活动,能让姚剧的声音传得更远,触及更多年轻的心灵。
2024年5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的《越剧》特种邮票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2024-05-21 00:52:38邮票芒种时节,河岸两侧的荠麦芒悄然伸展,恰逢梅子泛黄,江水随之上涨。这时节,王公贵族悠闲地煮酒品鉴,而勤劳的农夫则不忘繁忙于禾豆之间。
2024-06-05 16:01:11芒种在“忙”啥随着芒种节气的临近,大自然正式步入仲夏的怀抱。这个时节,炽热阳光普照大地,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气温普遍升至30度以上,夜晚也变得温暖,空气中弥漫着炎热潮湿,预告着夏天的热烈与繁茂
2024-06-05 09:53:03“芒种在月尾直接进入核心,展开今天的多彩画卷。舞台上的你,无论生活中的模样如何,总能绽放耀眼光芒,那才是真正技艺的展现,令人眼前一亮。
2024-06-05 13:40:08陈丽君说不能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