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陈行甲:从“网红书记”到职业公益人
近来,陈行甲频繁露面,宣传他的新书《别离歌》。书中人物,都是他公益项目的帮扶对象,将这些受助者的故事整理成册,他觉得“很有力量”。
2011年至2016年,陈行甲在湖北巴东县担任县委书记。在那期间,他曾跳过伞、录过歌,是一名个性鲜明的“网红官员”。
外界更为熟悉的,是他为官期间的铁腕反腐。在任期间,他共查处了87名党员干部和工程老板,其中包括县长、副县长级别官员。他还曾讲过诸多“反腐名言”,至今仍在网络广为流传。
2015年,陈行甲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就在陈行甲仕途被看好之时,他却突然辞职,转而投身公益。如今,他已在深圳从事了7年公益,身份标签也慢慢从“网红书记”变成了“公益人”。
他说,从事公益是早就想好的。他见过了太多因病致贫,也看到了政府的努力帮扶,但还是有很多人陷于困顿之中。他想做一场社会实验,探索因病致贫的解决办法,推动因病致贫从中国消失。“高调”陈行甲:从“网红书记”到职业公益人。
目标很美好,但也大到让很多人心生怀疑。陈行甲自然清楚这一点,但还是表现出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他用自身行动,体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纯粹。
陈行甲接受《等深线》专访。 江鑫、王建懿摄
铁腕书记
2011年,陈行甲调任巴东当县委书记。彼时的巴东,不仅经济贫困,还连续发生了好几起轰动全国的恶性事件,比如“邓玉娇事件”,让巴东正处在风口浪尖上。在这种背景下赴任,对陈行甲来说是巨大考验。
到巴东后,陈行甲经过调研发现当地的党员干部作风不好。他就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改革,作为县里的一把手,他决定直接听取群众的声音。
他公开了自己的邮箱,群众可以发邮件,也可以当面找他。那时候,他的邮箱里每天都会收到反映意见的邮件,他一年内接待30批群众上访,平均每个月超过两批。
现在网络上能够轻易找到他为官时讲话的视频,也源于他的一项创新。刚到巴东一个月,陈行甲就取消了专门发县委书记讲话的县委通报。他觉得自己的讲话,县里的各局和各乡镇领导,都已经在现场听过了,再发文是一种浪费。
所以,在当时的巴东,除国家规定涉密的内容外,陈行甲所有的讲话,不管文字,还是视频,都会放到网上。陈行甲说,放在网上公开,就是要人民群众监督当地官员,是不是都听进去了,有没有做到。
至今,他的一些“名言”仍在网上流传。
“我是县委书记,我旁边的二把手县长、三把手县委副书记,还有我身边的副县长、政协副主席,还有我头顶上直接的州领导,现在都在牢里,他们在牢里,都跟我相关”“我代表巴东50万人民,对那些在这么穷的地方上,单笔一次就收几十万元的王八蛋们,对他们表示愤怒”“我在巴东无牵无挂,如果有亲戚,50万巴东人都是我的亲戚,以我的亲戚名义找大家办事,不用找我核实,直接给他一个字——就是滚”。
这些事迹让陈行甲虽然已经离开巴东多年,但巴东在陈行甲身上仍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说这一生都跟巴东分不开了,那个地方有爱自己的人,有自己爱的人,有爱的地方就是家乡,所以巴东就是自己的家乡,分不开就不分开,就一直带着。
四大项目
2016年12月2日中午,陈行甲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篇《再见,我的巴东》告别信,宣布离任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委书记。不到半年之后,他便投身于公益事业。
人们常理解的公益,就是当有人患病,能够给予其经济上的资助,以及医疗上的帮扶。但陈行甲不满足于仅仅“给钱”,而是希望提供综合性服务。
他的恒晖公益基金会,目前主要有四个项目,分别是“传薪计划”“联爱工程”“梦想行动”“知更鸟计划”。
“联爱工程”是一个“儿童癌症综合控制”项目,以儿童白血病为试点病种,除经济救助外,项目还涉及患儿家庭关怀、医疗能力提升、药物政策完善,“融合了社会工作、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健康经济和公共政策等,探索有效缓解因病致贫的方法和健康扶贫的长效解决机制”。
陈行甲觉得,对病患儿童提供经济援助,远不能满足患儿的需要。他说,孩子患病常常会觉得天都塌了,需要心理上的安慰;罹患白血病,大部分儿童都能够康复,不仅需要给他们科普疾病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对于那些条件不好的家庭,还需要营养上的照顾。他曾看到,一个白血病儿童做完手术之后,家长说要给孩子弄点好吃的,结果端来了一桶方便面。
对英雄子女的关照,是陈行甲公益项目的另一重头。疫情期间,大量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公益组织人士等因抗疫而牺牲。其中,许多人士的子女还未成年,甚至还有襁褓中的婴儿。
恒晖和其他几家单位联合发起了“抱薪者子女教育陪伴”公益项目,名称来自“不可使抱薪者冻毙于风雪”这句名言,旨在“为了让逝去英雄的名字不被时间的黄沙掩埋,为了让英雄的精神在他们的后代身上得到延续”。
项目后来更名为“传薪计划”,又有“薪火相传”的意味,主要为抗疫英雄的22岁及以下的子女,提供长期的教育资金支持及公益陪伴关怀,目前共有163个孩子参与其中。“我们陪着他们长大,一直陪到大学毕业,这期间提供经济、心理、营养等各方面的保障,可以理解为他们的父母本来要为他们做的事,我们来完成”。
关爱青少年的成长,还有“知更鸟计划”。项目名字来源于诗人艾米莉·狄金森 的一首诗,“假如我可以使一只昏厥的知更鸟回到巢中,我便没有虚度此生”,项目用“知更鸟”,代指那些遇到心理障碍的孩子。
“知更鸟计划”通过普及心理教育的知识,提高校园心理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对学校心理老师和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和督导,提升老师们发现、应对、处理学生各类心理精神困惑的能力,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率,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在陈行甲的公益项目中,还有一项其他慈善组织涉及不多的服务——“梦想行动”,主要带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到外面游学,让这些山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看看外面的世界,“给钱不如给梦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点燃他们的梦想,引导他们为梦想而奋斗”。
社会实验
做慈善,陈行甲有自己的理念,他曾在多个不同场合做过阐释。
陈行甲不要那种靠“穷人卖惨博取富人同情”的模式做慈善,他认为慈善组织要有一种自觉,“给到服务对象的,是他真正需要的,而不是我认为你需要什么就给什么,或者我有什么就给什么,慈善组织要切忌这种潜意识里的傲慢”。
所以,帮扶得是否合适,要看救助对象的反馈。
在恒晖,他们聘请了第三方机构评估救助效果,志愿者不会直接问救助对象的反馈,因为不准确,“这些处于困顿中的人,原本没有指望外界的帮助,你伸手了他就会有感恩之心,无论你做得怎么样,他都会觉得好”。
陈行甲举了个例子,当初“联爱工程”在河源准备运转时,预留了20万元作为评估经费,委托国家重点机构做第三方评估。刚一签约,他就把评估费转了过去。而此时项目还没正式启动,之所以愿意提前付款,就是想要一个客观的结果。
他很有底气地说道:“我要明确地告诉对方,我不是花钱买你来说我好的,是让你说我不好的,钱已经给你了,我要一个公正透明的结果,然后提示警醒我,让我不断地提升。”
曾经作为一个贫困县的负责人,他见过太多的因病致贫,也看到了政府的努力。
用他的话说,“这个国家太大了,贫困人口太多了,因病致贫的原因也太复杂,国家也有力所不逮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社会力量可以形成非常有效的补充”。
他意识到社会力量在贫困救济中的重要性,因而愿意从事这件“特别有价值”的事。自己投身公益,就像砌墙时,大石头垒起的缝隙要靠小石头填,他就是那个填缝隙的小石头。
从事公益几年来,陈行甲的名声越来越响,受到的认可越来越多,有人专程慕名而来。他团队中的一名成员,原本在巴东县的媒体工作,得知他要去做公益,便主动跟随而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对他的信任。
在恒晖的“传薪计划”中,每一个上了初中的孩子,都会有比他们大5岁至8岁的朋辈导师,这些导师会陪伴孩子成长。
成为朋辈导师,要先做相应的测试,还要至少坚持一年,“一时同情心泛滥来报名,聊一两次就不聊了,是对英雄子女的二次伤害”。
陈行甲说,来报名朋辈导师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国内外一流学校的学生。在某次活动上,一名某“985高校”的学生对他说,自己本硕都在某知名高校就读,也曾报名参加朋辈导师,但是没有被选上,从这里就能知道他项目的质量之高。闻听此言,陈行甲十分动容。
遇危生机
慈善本身既善且美,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支持,近年来却步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不断有慈善领域的腐败丑闻爆出,导致社会对慈善事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降低。
防止腐败,是慈善事业的重中之重。如今,陈行甲也算得上是老公益人了,对于如何防止腐败,他说核心就是公开透明,接受外界监督。此外,他的项目还委托第三方做评估。
三年前,恒晖曾经历一场巨大风暴。当时有人公开质疑恒晖的资金问题,巨大的舆论风暴引来了监管部门的调查。陈行甲回忆,当时四人调查组进驻恒晖,委托第三方审计了恒晖自成立以来的所有项目,细致到每一笔支出,时间持续两周。
最终,调查组查出的唯一问题是,有人给他们提供了免费办公场地后,注册地只留了一个常驻人员,主要工作人员搬到了新地点,这些变化没有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除此之外,调查组没有发现恒晖的收支存在任何不合法、不合规问题。
陈行甲说,当独立第三方的审计大姐把材料送回来时,对他说道:“陈老师您这儿还招人吗?”陈行甲觉得对方不是在开玩笑,而是表达一种认可。
“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是经得起检查的”,说出这句话,陈行甲有些自豪。他明白监督对于慈善的重要性,在复盘这件事情时,他们的纪要里写进了一句话,“即使他从来没给慈善事业捐过一分钱,即使他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一件好事,即使他是一个流氓,他仍然有权监督你”。
谈及被调查事件所造成的影响,陈行甲说,反而是正面居多,因为自此之后找过来的爱心力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虽然之前的社会反响一直不错,但经此之后获得的认可更多。在他看来,慈善事业其实也有自己的“市场规则”,如果不够公开透明,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支持者自然会离你而去。
现在回头看,陈行甲觉得自己迈出了正确的一步。目前,他的“联爱工程”已在多个地方运作,包括深圳对口支援的河源市、590万人口的青海省和2500万人口的甘肃省。
治愈他人
如今,陈行甲已做了7年公益,救助过不少儿童。恒晖所帮扶的对象,都会建立档案,以便复盘时讨论,改进以后的工作。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陈行甲觉得产生了一种力量。自己记录下这些孩子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刻,有些甚至是孩子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萌生了要为这些孩子立传的想法。
他说,这些小人物生活在社会底层,很难进入大众视野。“我要把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努力,甚至是挣扎记录下来,我觉得很有力量,这个过程也是对我自己生命的一种完善和提升,因为我看到并且陪伴了”。
陈行甲的新书《别离歌》。 受访者供图
这些人物的故事,汇集成了新书《别离歌》。他们中有因为病痛而让家庭疲惫不堪的阿亮;有病到中危程度,继父却不愿给予治疗的扎西;有才12岁就患上重度抑郁,多次企图自杀的雁子……这些人物的结局各不相同,扎西最终被救了回来,雁子恢复了健康,阿亮则在自身历经病痛、家庭历尽折磨之后撒手人寰。
其中的阿亮,去世时只有7岁。他还有个12岁的哥哥,阿亮和哥哥是父母未婚生育的,父母在东莞不同的工厂里打工,两兄弟跟着奶奶成长。生育哥哥时,父母都才20岁出头。哥哥的胳膊上长了黄色瘤,但为给阿亮治病,家里已掏空了积蓄,哥哥没喊疼也就没去医院治疗。
阿亮患病后,巨大的开支让家庭捉襟见肘,贫贱夫妻百事哀,父母的感情也因此破裂。阿亮的病情曾有过反复,爸爸在这种情况下一走了之,留下妈妈一个人独自面对。当阿亮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后,妈妈也不见了。
事后复盘,与其说是妈妈也将阿亮抛弃,不如说她是拼尽全力之后仍然无能为力的绝望。同病室一个病友的亲属,都知道阿亮妈妈付出了太多太多……
恒晖的工作人员介入后,找到了阿亮的父母。爸爸的态度相对消极,妈妈则积极跟医院和基金会沟通协调,努力为孩子治疗。不过天不遂人愿,阿亮的病情持续恶化,最终离开人世。阿亮的父母也再度分开。
记录这些悲悯的故事,因为陈行甲觉得“他们值得关注”。他举了个例子,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一个女孩多次举手,迫切想要发言。当话筒递给她时,刚说了一句话就哽咽了。
那个女孩表达的是,她的爸爸两年前也因癌症去世,妈妈在漫长的陪伴过程中濒临崩溃,自己也在爸爸去世之后抑郁了,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这时看到《别离歌》,她释然了很多,感觉有人看到了自己,自己在人世间并不孤单。
陈行甲说,这让他感觉记录这些故事的意义所在。这些人物的遭遇都比较极端,但仍有一定的代表性,记录下来,要让尘世知道他们曾经活过、爱过、努力过。如果不记录,他们就会像一缕青烟彻底消失了,甚至连亲人都不一定记得。
做好自己
陈行甲今年53岁,但依然精神饱满。离开官场,他没有了官场的打扮。牛仔裤配白衬衫,再加上双肩包,很像一个奔波在一线的业务员。
与之交流,他的真性情溢于言表,说到他引以为傲的地方,会拉高分贝以示强调,说到动情的地方,他的眼睛里有些晶莹的东西在打转。
表达观点,他力求圆满,不拉踩别人。比如对于公益事业,他有自己的追求与看法,但他总是先肯定别人的成绩,再谈自己的见解。谈及那些对他抱有十足恶意的人,他也极力避开攻击性较强的词汇。
很多人知道陈行甲,源于他的那些反腐讲话。他也明白这一点,在某个时期,他觉得某几句话或几个画面被拿出来反复讨论,是有些过了,因为把他的人生定格在“一个愤怒的官员”的画面。
他说,其实他平时并不是这样,甚至还蛮随和。自己的爱人还说,他是讨好型人格。
他很希望,别人的目光会因为他的工作中心而转变,让外界真正当他是“公益人陈行甲”而不是“网红书记陈行甲”。他说,现在之所以还有很多人讨论他曾经为官的经历,也是现在公益事业的影响力还无法完全覆盖过去为官的经历。
无论是为官还是做公益,陈行甲都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这种特点在讲究低调的官场上,显得尤其突出。他当初为了宣传巴东的旅游业,从3000米高空跳伞而下,为了省下请歌星的20万元出场费,他亲自演唱宣传歌曲。
这样的“真性情”,博得了一些人的好感,对那些支持喜欢自己的人,他表示感激。他同时也清楚,自己的行为同样会招致很多人的不喜欢。
那些不喜欢他的人会觉得,“你做什么事情直接做不就完了吗?何必搞得这么轰轰烈烈的?”他说尊重他们对自己的讨厌,其实没什么,他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罢了。“高调”陈行甲:从“网红书记”到职业公益人。
近日,网红赵梓婷质疑网红张某文在一项针对留守女童的募捐活动中牟利。
2024-05-09 14:51:47赵梓婷否认因私人恩怨曝光网红做公益敛财随着六月的脚步临近,高校校园内弥漫着毕业的氛围。毕业生们或是兴奋地迈向新旅程,或是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心中充满焦虑与迷茫。而在这一片繁忙景象中,陈娴,一个即将从浙江大学走出的百万网红,显得颇为不同
2024-06-24 22:58:18网红陈娴从浙大毕业随着六月的脚步,高校迎来了毕业的季节。毕业生们各自忙碌,有的已经手握未来通行证,满怀期待;有的则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心中充满焦虑与迷茫。而在这一片繁忙景象中,陈娴的情况显得有些不同
2024-06-24 16:23:22浙大百万网红陈娴称曾遭同学质疑随着六月的脚步,高校迎来了毕业的季节。毕业生们各自忙碌,有的已经手握未来通行证,满怀期待;有的则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心中充满焦虑与迷茫。而在这一片繁忙景象中,陈娴的情况显得有些不同
2024-06-24 13:23:07浙大百万网红陈娴称曾遭遇同学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