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困在付费内推的陷阱里
王梦琪,一名就读于非“双一流”院校的大三学生,近来遭遇了一段特殊的“求职”旅程。渴望增强留学申请竞争力的她,试图通过获取外企实习经历加速个人简历的亮点积累,却不慎险些踏入“付费内推”的诈骗迷局。
当前,众多海外高校在选拔学生时,高度关注其社会实践与活动经验,顶尖学府对此尤为重视。因此,中国学生们在追求优异学术成绩的同时,也迫切希望拥有出彩的实习背景以增色简历。
正值2024届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布局各种陷阱,如“付费内推”、“有偿就业”等现象频发。网络空间中,诸如高额付费即可进入热门国企、承诺高昂服务费带来的高就业率等信息比比皆是。针对此,教育部多次发出警告,提醒学生们警惕各类求职陷阱,包括非法中介、招聘欺诈、合同猫腻等,并详细列举了四类主要陷阱。大学生困在付费内推的陷阱里!
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为何变得如此荆棘丛生?“捷径”背后隐藏的伤害何在?又该如何根除此类现象?中青报·中青网通过对学生、教师及专家的采访,深入探讨了这一话题。
王梦琪的经历并非个案,她通过社交媒体寻求实习机遇时,接触到了所谓“大厂实习内推”的信息,却意外发现背后是高额费用的中介机构。原本期望的“内推”机会,实质上已异化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与传统的内部推荐机制背道而驰。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类中介不仅承诺付费实习机会,还打包提供留学申请服务、简历优化乃至虚假的科研经历和推荐信,价格从数千至数十万不等。教育部门警告,对于那些看似轻松的赚钱机会,学生们应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事实上,这些看似快速通道的付费服务,往往只提供公共信息或毫无价值的实习体验。李浩然和张晨等人的遭遇便是例证,他们花费巨资换来的所谓“专业指导”和“名企实习”,最终被证实要么是网络上随手可得的信息,要么是对个人发展毫无助益的琐碎工作。
更糟糕的是,当受骗者试图维权时,往往面临退款无门的困境。专家储朝晖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实习制度体系,导致正规实习途径不畅,商业机构乘虚而入。
对此,教育部和诸多高校正积极行动,增强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改进实习安排,强化与企业的合作,确保学生能够获得真正有益的实习经历。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健康的实习生态,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让每一步职场准备都坚实可靠。
近期,多所高校针对学生使用网络和电子设备的行为出台了新规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
2024-06-05 13:42:35断网、收手机、禁游戏报名参加心仪歌手的演唱会,对粉丝来说本是件激动的事,但成都的小雨却遭遇了意外。在未能通过正常渠道购得邓紫棋世界巡回演唱会成都站门票后,她决定尝试成为演唱会志愿者以入场观演
2024-06-21 13:11:25付费报名演唱会志愿者结果被套路5月9日公布的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投诉情况分析揭示了多个消费领域的热点问题。其中,老年群体在网络消费中频繁遭遇“陷阱”,成为关注焦点
2024-05-09 16:02:14中消协点名平台诱导老年人为微短剧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