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揭露生态间谍案
“您好,我是X国的教授,专程到此开展跨国学术交流,想与您共同考察本地的生态环境,并为您提供丰厚的经费报酬!”自称X国教授的境外人员在本地人的带领下,在我国某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林场等地,非法大量采集了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X国教授等涉案人员进行处理。
生态安全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是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近期,一些国外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假借“环境研究与保护”之名,非法在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收集地理、气象及生物等敏感信息,这无疑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例如,一位自称外籍教授的人士,在本土人士的协助下,进入我国某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和林场,安装了多部监测设备,借科研合作名义,实际上大量非法获取敏感数据。国家安全机关介入调查,及时阻止了这一行为,并依法处置了相关人员。国家安全部揭露生态间谍案。
另一起案例涉及一西方国家借助非政府组织,与我国西南某自然保护区合作,利用利益诱惑等手段诱导我方人员泄露保护区的敏感数据。此类活动不仅未经官方批准,还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非法搜集并外传数据,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生态安全。
随着生态环境数字化建设的加速,虽然为生态保护带来了积极影响,但也暴露出数据保护方面的风险。部分环保企事业单位和系统开发商在处理生态环境数据时,因管理疏漏或外部攻击,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给生态安全防护带来挑战。
因此,强化生态安全数据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国家安全机关正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严厉打击生态环境数据的非法窃取活动,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同时,公众被提醒,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敏感数据直接关联到生态、生物及数据安全,未经许可的采集和跨境传输行为违法且有害。《反间谍法》对此类行为明确定义为间谍行为,强调所有公民都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数据安全,鼓励民众如发现相关违法行为,可通过国家安全机关的多种举报渠道及时报告。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4月15日是中国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继前一天公布“十大反间谍案例”后,中国国家安全部周一又公布“十大公民举报案例”
2024-04-16 12:54:48中国“十大反间谍案例”公布引关注近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引发广大网友热切关注。浩瀚苍穹,自古以来都寄托着中华民族敢于逐梦的雄心与浪漫。
2024-05-17 16:38:24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