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跳槽,是职场中常见的现象,但在挥手告别原雇主的同时,该遵守的约定还得遵守,否则,可能会摊上官司。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办理的一起案件中,小王跳槽后违反与原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在入职有竞争关系的其它公司后,利用原工作岗位掌握的与公司有稳定交易关系的客户名单“挖客户”,致使原公司经营利益受损,最终为此付出了代价。
员工跳槽后挖“老东家”客户
甲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自营和代理进出口业务、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兽用化学药品等。
2017年10月,小王入职甲公司,入职当天签订《保密协议》,约定保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名单、买卖意向、成交或商谈的价格、公司详细客户资料等。
据悉,保密期限为劳动合同期内以及解除劳动合同后3年内,若违反保密协议,视情节轻重,应赔偿甲公司1万-20万元。小王与甲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双方同意遵守《保密协议》。
2019年,甲公司启用电脑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使用账号及密码才能登陆该系统,且业务员仅能接触自己负责地区的客户及客户信息,而无法接触到其他地区的客户及客户信息。
小王在甲公司任职期间,以业务员的身份与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开展业务接洽,负责与上述客户沟通产品规格、报价、包装、样品等问题,在其任职期间,甲公司与该四家公司累计成交金额400多余万美元。
2020年6月,小王与甲公司解除劳动合同。2022年5月,小王入职乙公司。乙公司经营范围为药品批发、药品进出口、兽药经营等。
入职后不久,小王即以乙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陆续主动联系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的业务人员,告知该四家公司工作人员,其原来在甲公司工作,知晓该四家公司的业务需求,并告知其可以提供的产品、价格以及放账服务等内容,2022年6月后,上述四家公司陆续与乙公司发生交易,交易金额约70余万美元。
甲公司遂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小王、乙公司停止侵害其商业秘密(上述四家客户信息)、销毁商业秘密载体、赔礼道歉、赔偿其损失7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56000元。
以司法裁判规范企业员工行为
一审法院查明,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客户的采购品种、成交价格等基本信息,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得,不具有秘密性。但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客户的单证要求、操作指示要求、价格偏好、付款方式等信息,此类信息是甲公司与涉案客户经过多次往来邮件、多笔交易才掌握的信息,通过正常渠道一般无法获得,可以认定不为公众所知悉的信息。
一审法院认为,客户的名称、地址、成交价格等信息仅能提供一定的交易机会,对交易的促成作用较小,对此类信息的商业价值不予认可。单证要求、操作指示要求、价格偏好、付款方式等信息,也不具有现实、潜在的商业价值,故认为甲公司所主张的客户信息不具有价值性,不具备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因此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
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二审认为:商业秘密应具有秘密性、价值性、保密性。甲公司主张其所主张的商业秘密系其经营秘密,即客户信息,具体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采购品种、单证要求、操作指示要求、价格偏好、付款方式等信息。涉案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购买产品的数量、单价等客户的一般信息可以在网络平台查询得到,但客户的交易习惯,包括客户对产品的验证要求、产品的参数要求、产品的品牌、发票要求、单证要求、操作指示要求、价格偏好(价格承受能力)、付款方式等特殊客户信息通过正常渠道一般无法获得,通过甲公司提交的邮件往来、销售合同、形式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等证据,可以证明上述信息是需要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并在达成交易过程中获悉的,未实际参与履行者在公开领域无法获悉上述信息,故认定涉案客户信息具有秘密性。
而且,甲公司通过其掌握的客户信息为其经营销售、决策管理提供依据及参考,为此也需付出人力、财力,其与涉案四家公司达成交易,金额达400余万美元,应认定上述信息具备商业价值。甲公司与小王签订了保密协议,劳动合同约定了保密协议为合同的一部分,甲公司还启用电脑系统管理客户信息,故认定涉案客户信息具有保密性。因保密协议约定小王的保密期限应为劳动合同解除后的3年内,双方劳动合同于2020年6月解除,故保密期限应至2023年6月。
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认为,小王于2022年5月入职乙公司后,主动与涉案客户联系,根据客户需求,主动对客户感兴趣的产品提出报价,并主动提出放账服务。此种行为系有针对性地为乙公司创造贸易机会,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行为。故应认定小王的行为属于违反保密协议,使用其所掌握的客户信息为乙公司获取利益的行为,系侵害甲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经营范围存在重合,有竞争关系。乙公司知道小王此前的工作单位为甲公司,在小王未入职乙公司前,乙公司未与上述四家客户有过交易。在小王入职后,乙公司即在短时间内与涉案四家客户产生了数额较大的交易,应认定乙公司应当知悉小王使用了其在甲公司所掌握的客户信息促成乙公司与涉案四名客户的交易,故应认定乙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商业秘密。
鉴于本案判决时,小王的保密期限已经届满,判决停止侵权、销毁载体已经失去必要性和时效性,故对于甲公司主张停止侵权、销毁载体的请求,不予支持。结合甲公司客户信息中构成商业秘密部分的商业价值,小王、乙公司的主观过错程度、不正当竞争行为性质、情节、持续时间、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双方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额等因素,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二审判决小王、乙公司连带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支付的合理开支共计160000元。
【典型意义】
本案系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规范企业员工履职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典型案例。商业秘密是企业宝贵的知识产权和无形的企业资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是生存发展。本案通过判决解析客户一般信息与深度信息的不同,明确反映客户对产品品牌要求、参数要求、价格偏好等客户交易习惯的信息属于客户的深度信息,系企业付出大量人力、财力才获得的不为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的信息,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且已采取合理保密措施,应按商业秘密予以保护。本案所确立的裁判规则对今后同类案件具有示范作用,同时有利于引导有竞争关系企业合法用工以及离职员工严格遵守保密协议,助力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法官提示】
企业在经营中应当制定规范的保密制度,对关键的有价值的经营信息、技术信息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并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约定保密期限和保密责任。知晓企业经营信息、技术信息,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要严格遵守保密协议约定,诚实守信,离职后不得披露、使用原单位的商业秘密,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收跳槽员工的用人单位,也应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不得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牟取不当利益,发现跳槽员工涉嫌侵犯原单位商业秘密的应及时制止,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内容及相应违约责任条款。
员工跳槽后有何知识产权风险?员工应当如何?职场跳槽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在离开原公司时,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与前雇主签订的各项法律协议,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
2024-04-26 11:11:24员工跳槽后有何知识产权风险最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了一项新的政策,正式禁止雇主对大多数员工施加竞业禁止合同,以防止他们离职后加入竞争对手。
2024-04-25 13:18:23美国新规:禁止雇主限制员工跳槽近期,一起涉及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商吉利与威马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终结
2024-06-18 13:12:12近40名员工跳槽案被判赔6.4亿余元原标题:员工月薪6千不满加班拖工资跳槽被索赔百万法院这么判科创企业在招聘技术人员时往往会通过签订竞业限制协议,避免员工离职后加入同类型竞争企业,从而保护企业核心技术优势。
2024-01-23 14:47:31员工月薪6千跳槽被索赔百万原标题:月薪6000元的员工跳槽后被索赔百万元,合理吗?法院判了一位电气工程师入职时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自认为不处在核心岗位也不掌握商业机密然而
2024-01-24 11:05:15员工月薪6千跳槽被索赔百万原标题:董明珠曾建议立法对员工跳槽收培训费,称年轻人不该以自我为中心,回应“错用”孟羽童:是她自己的选择据东方财经报道,自格力网红员工孟羽童5月离职后,董明珠多次公开表示不满
2023-12-19 15:49:58董明珠曾建议立法对员工跳槽收培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