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劳动者在接到入职通知后,被要求提供一项通常用于诊断怀孕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报告。当她发现自己已怀孕并如实告知公司后,却遭到了入职通知的撤销。公司声称取消招聘是因岗位规划调整,而非针对怀孕状况。然而,该岗位在其他平台继续发布招聘信息,引发劳动者质疑。
在与公司多次交涉无果,劳动者陷入失业后,决定以公司侵犯其平等就业权、恶意取消岗位为由提起诉讼,要求赔偿3万余元。公司反驳称,入职通知系参照模板制作,不清楚HCG检测与怀孕的关系,否认存在就业歧视,取消岗位系因业务发展需要,不应承担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公司要求孕检作为入职条件,违反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在获知劳动者怀孕后取消招聘,构成就业歧视,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最终,双方在法院调解下达成协议,公司赔偿劳动者损失3万余元。
浦东新区法院法官李尚伟指出,根据就业促进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除法定例外情况,用人单位不得因性别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录用标准,亦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怀孕女性作为劳动者,享有与他人平等的就业权,受到法律保护。他强调,怀孕属于个人隐私及基本权利,劳动者无义务向用人单位提前告知,强制孕检是对平等就业权的侵犯,劳动者有权对此类要求说“不”。
李尚伟进一步解释,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的特殊信赖关系受法律保护。若劳动者基于信赖接受入职通知后辞职或拒绝其他工作机会,而用人单位在此时撤销录用,导致劳动者暂时失业并产生工资收入损失,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因其故意或过失违反先合同义务,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对劳动者进行赔偿。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会长曹艳春评论道,部分企业在招聘中要求应聘者填写婚育信息,甚至提供孕检报告,这些做法侵犯了劳动者的隐私权和平等就业权,阻碍女性职业发展,加剧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相悖。他提醒,虽然我国已有诸多法律法规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但现实中仍存在隐性或显性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本案即是此类歧视的典型案例,公司任意取消录用既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又损害了其信赖利益,理应承担法律责任。
曹艳春呼吁,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并保障劳动者权益,以合法合规、诚实守信的态度进行招聘,方能实现长远发展。同时,他鼓励劳动者面对求职中的歧视行为时,敢于说“不”,积极收集证据,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近期,一起家暴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故事的主人公谢女士,在婚后遭遇了丈夫贺某的反复暴力对待,次数高达16次,这给她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2024-06-01 09:36:15遭家暴16次女子:见到施暴者后一直在抖近日,公众热议焦点集中于数学才女姜萍的故事,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经济学家马光远在某电视节目上指出,当前社会对于中等专业教育的偏见与歧视现象依旧严峻
2024-06-19 17:01:45马光远称社会对中专歧视严重柬埔寨驻印度大使贵光在近期的一场活动中发表讲话,鼓励柬埔寨民众以友好和开放的态度迎接印度游客。他在“柬埔寨-印度旅游年”的庆祝活动中提到,应像接待其他国家游客一样,用微笑欢迎印度游客的到来
2024-06-27 20:24:32柬埔寨官员呼吁民众不要歧视印度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