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过年没少狂吃海喝的,胖是一回事,大家也要注意一下血脂问题呀!
现如今,血脂有问题的人是越来越常见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显示,我国的成年人中,超过1/3都存在血脂异常。
诱发血脂异常的原因很复杂,但有些大家习以为常的饮食习惯,其实往往是背后的一大推手。
为了身体健康着想,这些不利于血脂健康的食物,一定不能多吃!
①猪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用油的量不超过30克,大概就是平时喝汤用的汤匙2.5匙左右。
另外在油的种类上,建议大家更多选择植物油,而不是猪油之类的动物油脂。
因为动物油脂含有更多的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会导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增加患高脂血症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②部分烘焙食品
想要面包口感好,自然少不了黄油,否则吃起来又干又硬(像硬硬的法棍就没有加黄油)。
另外,其他很多像蛋糕、蛋挞、派、曲奇饼干之类的烘焙食品,同样含有不少黄油。
黄油的脂肪含量,超过了80%。
以常见的菠萝包为例,一个约含17.2克脂肪、386千卡热量,吃两个当早餐,相当于吃了一个盒饭。
更糟的是,很多烘焙食品用的是更廉价、更不健康的植物黄油(人造黄油)。
植物黄油的营养不如天然黄油,脂肪含量更高,还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这种“坏脂肪”,对心血管的伤害,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
建议喜欢吃面包的小伙伴,买面包时看一眼配料表,别总买那些起酥油、植物脂肪、人造黄油、植脂末、奶精含量高的,多选全麦粉含量高的全麦面包。
③肥肉、动物内脏
大家都知道,肥肉里面含有大量脂肪。吃可以,但别吃太多。
因为血液里的脂肪一多,不仅血管容易堵,负责代谢脂肪的肝脏,也更容易出现脂肪肝。
除了红烧肉、扣肉、小炒肉,像猪颈肉、梅肉、雪花牛肉、排骨等,同样都是比较“肥”的肉,需要控制食用量。
日常三餐的肉类摄入,建议大家以瘦肉为主,包括猪、牛、羊的瘦肉,以及去皮的禽肉、鱼虾等。
另外,动物的内脏,比如肝、肾等,还有螃蟹的蟹黄,胆固醇含量都是非常高,偶尔吃一次就好,不能总是吃。血脂高的人尤其要注意!
④加工肉制品
培根、熏肉、腌肉、香肠、灌肠、烤肠、火腿、午餐肉等加工肉制品的脂肪含量,比普通瘦肉要高得多,有些甚至高达40%以上。
另外,丸子类、还有用肉馅做成的食物也要小心,它们的原料至少是三肥七瘦,甚至可能是五肥五瘦。
⑤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有些人害怕血脂失控,于是认认真真地践行“清淡饮食”的原则,离高油高脂的食物远远的,甚至不怎么吃肉,开始吃素。
结果,血脂反而更高了。
这些朋友的饮食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吃肉太少,只能多吃主食来填饱肚子。
殊不知,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时,多余的能量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也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
事实上,医生口中的“清淡饮食”不等于不吃肉,而是要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做到主食、肉蛋奶、蔬果合理搭配。
另外,一日三餐中,大家可以适当将一部分的精制主食(如馒头、白米饭、面条)替换成全谷物,比如燕麦、糙米、荞麦、小米等。
⑥甜食
摄入的添加糖过多时,会在体内直接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增加血脂异常风险。
同时,过量摄入糖分也会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如果脂肪肝不加以控制,肝细胞生物膜会进一步受损破裂时,就可能导致肝细胞死亡,还可能进一步引发肝纤维化,也就是肝硬化。
建议大家,甜食偶尔吃一下过过嘴瘾就好,不要三天两头甜饮料、奶茶、甜品吃个不停。
还有,有些食品可能会标榜不含蔗糖,但实际上却添加了其他类型的糖,如麦芽糖、果糖、葡萄糖等等,看似健康,其实说到底还是糖分,多吃无益。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公布的“五一”假期旅游和出行数据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2024-05-10 17:01:45小城旅游人数蹭蹭蹭蹭长今天,全国生猪市场的形势出现了令人振奋的变化,多地猪价开始回升。尽管前几天,屠宰企业试图强力压低价格,但养殖户的坚定抵抗使得压价效果甚微,市场维持在一种僵持状态
2024-05-11 13:15:08猪价“又涨了”!持续坚挺原标题:24岁女生存够10万元靠利息生活体检发现乳腺结节后,00后女孩黛黛决定裸辞。
2024-05-27 15:34:2524岁女生存够10万元靠利息生活原标题:金价飙升有顾客越涨越买看空人士认为金价已经高处不胜寒上周国际金价累涨近4.8%上周,美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以及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表的“鹰派”言论
2024-04-08 13:52:08金价飙升有顾客越涨越买原标题:县城夫妻看房记:房价越降,越不敢买房子,是中国人最重的消费情结。
2024-02-26 13:16:31房价越降越不敢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