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4日讯“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是真的谢谢你!给了我再活一次的机会。”1月4日,48岁的杨霞(化名)康复出院,她体内移植存活的肾脏已经完全正常工作。
2023年12月12日,22岁的恩施男孩小飞(化名)突发意外脑死亡,他父母选择捐献他的器官续写大爱,捐出了儿子全部能用的实体器官和组织:一个心脏、一个肺、两个肾、一个肝、一个胰腺和两个眼角膜。其中,肝脏劈离后移植给了两个人,用大爱点燃了包括杨霞在内的九个人的生命之光。小飞的捐献刷新了湖北省单人捐献器官与移植救治患者最多的纪录。
22岁男孩一次性捐赠八个器官
“看到了吗,儿子?你能挽救这么多的生命,我们为你骄傲!希望你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的延续!”2023年12月12日清晨,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这段没有回应的对话感动了在场所有人。最后告别时,泪眼婆娑的小飞父母摸着儿子已经冰凉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去年11月初,小飞突发意外昏迷不醒,在恩施当地救治了十多天毫无起色。去年11月24日,在其父母的要求下,小飞转入中南医院。虽然医生们全力救治,却依然无法挽回这个年轻的生命。在重症监护室里救治17天后,医生宣布小飞脑死亡。
家里只有小飞一个独子,在得知儿子的生命无法挽回时,他父母忍痛做出一个决定:捐献儿子所有能用的实体器官,让有需要的人“替”他好好活下去。与此同时,他们还捐献出儿子的一个组织用于医院科研。
当日,从小飞身上获得的心脏、肺、肝脏、双肾、胰腺以及一对眼角膜共八个器官和组织,由中南医院OPO科(器官获取分配科)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匹配。
叶少军主任医师(右)和助手周威(左)正在做肝脏劈离。
“肝脏被一‘劈’为二,用来救治两位重症肝功衰的患者。”中南医院OPO科常务副主任周威介绍,取出的器官组织缺血时间越短质量越好,因此在分配上采取就近优先原则。小飞捐献的器官除了肺被匹配到外地,其余七个器官和组织全都留在了中南医院。
从中午开始,八台手术同时进行,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接力”开始。随着供体被移植入患者的体内,生命重启的序幕正式拉开。
“肝脏血管吻合结束,移植过去的肝复流后,有新胆汁流出!”
“移植后的肾血流复流,有尿液流出!”
“心脏开始正常跳动!”
……
手术室里频频传出激动人心的消息,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当晚,移植难度最高的两位肝移植患者就醒了,在外地的肺移植也获得成功。
肝移植手术顺利结束。
48岁的她:第二次换肾再次赢来生机
杨霞是黄陂人,这是她第二次换肾。这一次,身体的各种反应“告诉”她:手术很成功!
2005年,杨霞在做脚部手术时意外发现肾脏指标有些超标。觉得自己年轻,身体也有没什么不舒服,她并没当回事。2021年刚过完年,她发现自己食欲变得很差,总是不想吃东西,还经常呕吐,老是犯困,到医院一做检查,被医生告知肌酐已经升到1500μmol/L(微摩尔/升),是正常值的150多倍。这意味着她已经发展到尿毒症,必须马上开始透析。
“你这么年轻,以后的日子还长,尽早考虑换肾。”听从医生建议,杨霞去做了配型登记。幸运的是,当年6月她就接到配型成功的消息。可做完手术没多久,新肾就不工作了。移植失败对杨霞打击很大,丈夫宽慰她说:“再小的手术都有失败的时候,更何况这么大的手术。我们重新去登记排队,再换一次就好了。”
在家人的安慰和鼓励下,杨霞重新开始透析,再次等待一颗健康的肾脏帮她重启生活。等待一年半后,中南医院的一通电话让她重燃希望:小林捐献的肾脏和她配型成功。去年12月12日,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肾移植团队在周大为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成功地为杨霞做了肾移植手术。看到术后源源不断地清亮尿液流出,所有人都为他们感到欣喜。
第二次换肾的杨霞达到出院标准,康复出院。记者刘璇摄
只在重症监护室待了两天,杨霞就转入普通病房。“我何其幸运,能够两次等来宝贵的肾脏。”说起这颗肾的捐献者,杨霞噙着泪说,正是这位素未谋面的大爱者,为她再次赢来生机。
目前,另一位肾移植受者也在快速恢复之中。
52岁的他:最后关头紧急换肝死里逃生
“医生说我再晚一点,即使等到肝源,我也用不上了。”52岁的杨思成(化名)在武汉紧急换肝,迎来新生。
杨思成是四川绵阳人,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妈妈和他们四兄妹都患有乙肝,家里并没有把这个病太当回事,也从未看过医生。2019年,在上海打工的杨思成体检时发现肝纤维化,尽管医生叮嘱他要按时吃药,但一忙起来,他经常会忘了吃。
去年9月,回到老家的杨思成突然腹部隐痛,当天晚上吃的稀饭全都吐了,他以为是感冒,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几天过去,腹部胀痛越来越厉害,背也痛得直不起来,在县医院医生的建议下,他住进绵阳市中心医院。当日下午,妻子闻讯赶到医院,一见他就哭,杨思成这才知道自己已经出现肝衰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紧急做了人工肝治疗后,症状缓解不少,但之后的三次治疗却收效甚微。
必须尽快肝移植!杨思成辗转成都、上海多家医院求诊,其间也做过配型,但一直没能等来肝源。各项指标已经接近危急值,生命进入倒计时!焦急的夫妻俩四处打听,得知不少病友在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接受肝移植非常成功,他们当即决定转诊到武汉,寻求最后的希望。
上海到武汉近千公里,此时杨思成已经起不了身,身体一动就痛。去年12月5日,120一路驰骋将他送入中南医院。一周后的晚上,医生通知他做好第二天肝移植的准备。听到这个消息,就像一束光突然照进他黑暗的人生,杨思成欣喜若狂,却又忐忑不安:喜的是自己有了活下来的希望,担心的是万一产生排斥反应,亲人凑的钱白花了怎么办。心情复杂的他一夜无眠。
去年12月12日中午,杨思成被推入手术室。另一间手术室里,小飞捐赠的肝脏刚刚被精准劈离,同时给杨思成和另一位肝衰竭的患者使用。移植医学中心副主任叶少军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将劈离的右半边肝移植到他体内。杨思成和他的家人都没有想到,术后第五天就可以下床走路。两天后,他自己走着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
做完肝移植的杨先生正在恢复中。记者刘璇摄
“第二次人生已经启航!”转入普通病房第二天,杨思成在朋友圈里写道,“非常感谢给我捐献器官的人,正是因为有他的大爱,我才有了活下来的希望。”他红着眼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自己此前对器官捐献了解甚少,此次经历让他看到了人间大爱。“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也想把我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
转入普通病房第二天,杨先生发朋友圈称“第二次人生已经启航”。记者刘璇摄
新闻链接:肝脏一劈为二为更多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与其他器官不同,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周威向长江日报记者透露,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器官匮乏。特别是肝脏这类器官,患者可等的时间非常有限。很多患者因为等不到合适的器官,失去了生的机会,非常遗憾。这次采用的体肝脏劈离技术,“一肝二受”能给更多的肝衰竭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一般情况下,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患者大都是一个成人和一个儿童。这次肝劈离的主刀医生、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副主任叶少军主任医师介绍,儿童需要的肝脏体积小,只需要将占整个肝脏20%左右的左肝外侧叶劈离下来即可。杨思成和另一位患者都是成年人,这意味着要相对“均分”,对劈离技术要求极高,必须精细到毫米。此外,两块劈开的肝脏还要保证不能“顾此失彼”,都要功能齐备,才能保证它们分别在受者体内顺利存活。
据透露,为了保证供体的质量,这次是直接在供体的腹腔内做肝脏劈离,难度更大,对精准度要求达到极致。“体外劈离,需要将肝脏冷保存。时间越长,患者术后恢复越慢,并发症也会增多。”周威解释,体内取肝能降低这些风险,既能减少器官热缺血时间,又能减少移植后肝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受者恢复更快。
(长江日报记者刘璇通讯员周鑫王蓉蓉视频拍摄/制作记者刘璇)
在2024年的一个寒冷的早晨,一则让人揪心的消息传来:一名年仅16岁的少年去世了。
2024-01-11 13:16:3616岁少年离世捐器官救6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们的影响却深远而持久。16岁的常州男孩小军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不幸遭遇车祸后,小军在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经过多日抢救,最终被判定为脑死亡。
2024-01-11 10:15:2716岁少年离世捐器官救6人一位29岁的新宁波人黄军,在遭遇突如其来的意外后,面对生命的无情打击,展现出了非凡的大爱
2024-04-30 20:31:1629岁男子离世捐献器官救6人本文转自【平安天中】;10月29日20时许,驻马店市泌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尚阳同志在工作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10月31日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3岁。
2023-11-05 14:12:0233岁民警牺牲无偿捐器官原标题:电影《二十二》最后一位幸存老人离世,在册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仅剩9人据上师大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消息,11月9日22时
2023-11-10 11:44:42又一位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离世近日,浙江大学发生了一起令人暖心的事件,一位名叫周海涛的大一男生在校园内英勇救助了一位遇险的小朋友。
2023-11-28 16:31:13浙大回应男生救小孩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