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与市场关切同频共振 降准即将落地
近日陆续公布的3月份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出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大,再结合国常会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市场对于央行即将降准或降息的呼声很高,甚至不乏有声音喊出4月15日就是最近的政策观察窗口。
不论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还是政策腾挪的空间看,近期降准或降息都是可行的。
尽管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外防输入型通胀、内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这种局面对使用货币政策总量工具而言收效甚微,但我国目前除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外,预期转弱的问题在疫情多地散发的当下亦尤为凸显。
作为具有明显政策放松信号的全面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若在此时推出,最快的政策传导效果不是能立马提振有效信贷需求,而是会被看作一种与市场关切同频共振的政策反馈,让市场感受到政策主动作为、及时作为的暖意,提振市场信心。
从政策腾挪空间看,降准降息的空间也依然充足。
尽管近日中美利差快速收窄,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时隔12年首次“倒挂”,一些观点认为这会掣肘货币政策总量宽松。
但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政策会坚持“以我为主”的对内优先原则。
相比于担心因中美利差收窄导致跨境资本流出加剧,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是助力国内经济稳增长。
更何况,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倒挂”的风险有被夸大之嫌,考虑到通胀因素后,当前中美实际利差仍为正,加之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加,汇率双向波动就可发挥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作用。
只关注中美利差担心跨境资本流动,而忽略国内经济稳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对政策预判的舍本逐末。
4月15日将是央行例行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时点,也将给政策利率降息带来想象空间。
下调MLF利率可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并通过“MLF利率-LPR利率-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惠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减轻企业和居民偿债负担。
不过,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还要着眼于加强实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
畅通供应链、产业链,让企业有订单,让居民有收入,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实体经济自身的现金流,预期的转好才能水到渠成。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会议指出,消费对经济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改善民生。
2022-04-13 20:01:46官方: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1-12-06 17:54:08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李克强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
2021-12-03 23:42:02李克强原标题:央行上缴利润等于降准?不,两码事!3月8日晚间,央行“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超1万亿元”消息发布后
2022-03-10 09:19:36央行上缴利润等于降准?专家解读原标题: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 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央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 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1-12-07 09:36:06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