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5日,西安封闭式管理的第14天。
在未央区建筑工地的板房里,王志勇和工友们的饭桌上,终于添上了多日不见的蔬菜;十几公里外的出租房内,刘明和工友们不仅告别了方便面和冷馒头,还等到了期盼许久的工作机会。
▲疫情前,刘明所在的建设工地。受访者供图
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2021年12月23日,西安所有单位和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许多没有做饭条件,也没有囤粮意识的外地务工人员,一时间陷入吃饭难、无收入的困境。
而这个被按下“暂停键”的千万人口大城市,也在努力梳理、应对突然涌来的大量求助。民政局和公安部门持续对滞留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摸底排查,统计其中面临生活困难的具体人数。
1月5日,新京报记者致电西安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经成立了工作专班,专门解决滞留人员问题。只要提供具体信息,会尽快救助被困人员。”
与此同时,从社会团体到企业单位,甚至小区居民自发组织,更多力量也加入到行动行列中。当外来务工人员董鹏接过邻居大姐递来的那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时,还是忍不住哭了,“这座城市是有温度的。”
“只剩两把面条了”
西安全市封闭式管理的前两天,王志勇所在的楼盘建设工地就已停工。对他和工友们来说,一开始,日子似乎只是进入了难得的“休息日”模式——大家住在未央区的活动板房里,房间里有空调;王志勇会在工地的食堂吃饭,有菜有面,一餐12元。
但是,停工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渐渐地,王志勇连食堂也吃不起了——前段时间,他把工资的绝大部分都寄回了家,只留下一点零头傍身。
40岁的他是家里的顶梁柱。父母年老多病,妻子前年做了甲亢癌手术,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同住的6个工友,情况也差不多,“都是一个人养家里的五六口人。”
“我们自己搞点儿吃的,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大家商量了一下,凑钱买了口锅,又囤了些蔬菜和挂面,中午吃水煮白菜或土豆,晚上再下点儿面,这样7个人一天的伙食费只需要10元左右。
他们盼着疫情形势早日好转,等年末结算了工资,可以腰包鼓鼓地回家过年。但复工的消息迟迟未到,余额和余粮双双捉襟见肘,到了1月4日,“只剩两把面条了。”
同一时间,在十几公里外的碑林区钟楼小区,来自四川的木工刘明和他的二十多个工友,挤在公司提供的两套出租房宿舍里,满心焦虑。
▲刘明和工友们的宿舍。受访者供图
这里是西安本轮疫情中的管控区之一,按照规定,如无核酸检测等特殊原因,居民们一律居家足不出户。刘明和工友们慌了——他们都是打短工的,平日里都在附近餐馆吃饭,没人买过厨具,也没有囤粮的习惯,应对“居家”的唯一储备,只有从小区超市匆匆采购的5箱方便面。
还好,小区工作人员几天后送来的蔬菜,暂时缓解了他们“方便面作三餐”的窘境。刘明十分珍惜这些蔬菜,精打细算地计划着每天吃掉多少。
然而,措手不及的麻烦接踵而至。原本,他们唯一的烹饪用具是前租户留下的一口旧电热锅,但没用几天,锅坏了,土豆、洋葱没法弄熟不说,连方便面也只能干啃,甚至渴了,都只能喝些自来水。
他们曾向小区疫情防控人员反映情况,希望能出小区去买口锅,但被拒绝了。“人家也是执行防疫政策,也没办法。”理解归理解,但工友们的难处还是无从解决,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在小区里买馒头充饥。5块钱10个,更便宜、更扛饿,可是“冻得特别硬,用手一搓就成颗粒了”。
▲接到救助前,刘明和工友们仅剩的馒头。受访者供图
12月2日,哈尔滨市南岗公安分局发布对疫情防控期间故意隐瞒旅居史、暴露史、接触史的付某某予以立案侦查的通告。
2021-12-02 19:54:52哈尔滨男子隐瞒接触史被立案新京报快讯西安外国语大学12月2日在其官微发布情况通报称,11月18日,该校一学生在女厕偷拍时被当场抓获,学校依据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给予其留校察看处分。
2021-12-02 13:50:44西安外国语大学通报学生在女厕偷拍被抓这几天,西安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12月27日,西安市新增确诊病例175例。从12月9日0时到12月27日24时,本轮西安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10例
2021-12-28 10:51:00西安疫情的八个关键问题1月4日0时-24时,西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5例,与此前连续多日新增病例数处于高位相比较,已出现明显下降。
2022-01-05 10:58:26西安疫情总趋势呈现下降态势的重要信号出现据@西安晚报1月4日报道,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谈到西安疫情时表示,西安疫情是武汉封城后最严重一回,希望全国人民给予大力支持。
2022-01-04 21:44:11西安疫情是武汉封城后最严重的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