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日报评论:从三方面探讨“眯眯眼”争议
近日,某品牌产品宣传海报中,模特的“眯眯眼”等元素,备受质疑;电影《雄狮少年》,也因主要人物造型是“眯眯眼”的问题,引来争议。
与此类似的事件,一段时间以来不时引发讨论。
对这一类问题,应该如何看待?我们进行了一次“圆桌会”,也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探讨。
从产品角度看:
充分尊重受众,才能赢得市场
不管这家企业是否存在丑化国人的主观故意,这件事本身反映的问题却很真实,就是无论是国内外企业,还是艺术家、电影制作者,所播出的广告、创造的作品,都必须有更成熟的受众意识,既要对受众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有所了解,更要尊重受众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情感。
毕竟,无论广告还是艺术作品,一旦公之于众,就必然被置于聚光灯下和舆论场中,就必然要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和审视。
必须周全考虑主流文化、大众审美和受众心态,没有这样的受众意识,轻则闹个笑话,重则适得其反、彻底“翻车”。
我觉得这是品牌形象塑造和大众审美的一次正常碰撞。
消费品牌选择模特是为了增加社会公众对他们的好感度,他们可以引导公众接受,但不能挑战大众的普遍审美。
品牌选择的模特,代表品牌的形象和价值,如果引起公众不快,就会在市场上产生负面效应。
是的,将“眯眯眼”作为一种辱华标志,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
因此,“眯眯眼”某种意义上确实牵动了人们的民族情感。
所以,当商家的广告出现这一元素时,一个商业行为便引发了一场社会舆情。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个人特征打造、用于商业宣传的文化产品,应当尽可能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和产品气质是否相符,二是大众审美能否接受。
无论是海报、还是视频,做出来都是给人看的,那就需要兼顾大众的审美意趣。
以表达文化自信、传播正能量为根本,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调整表达方式、宣传内容,推出更多消费者买账的文化产品,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的尊重。
的确。包括模特的选择、人物的造型等等,从审美的市场接受度上来讨论,消费者作为受众,有投好恶票的权利,这本身也是在给品牌以市场反馈。
更多注重文化内涵和产品质量,才能更好赢得市场、也赢得认同与尊重。。
从审美角度看:
培养健康审美趣味,涵养强大审美自信
正如人有高矮胖瘦,人的长相也各有特点,“眯眯眼”、吊眼梢本就是客观存在的样貌特征。
在此基础上,有环肥的丰腴美,有燕瘦的苗条美,有人推崇纤细,有人推崇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审美标准,个人的审美偏好也各不相同。
这是个人的自由,也是个人权利。
从这个角度看,眼睛大也好小也好、肤色深也好浅也好,每个人尽可以保持自己的审美偏好,无需定于一尊。
不过,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风尚,这是一种大众审美或者说社会审美。
大众传媒上的内容,包括广告、视频等等,都会影响甚至塑造这样一种社会审美。
我们包容多元的个体审美趣味,但也需要形成一种健康的大众审美,更需要塑造一种向上的主流审美。
这样的审美,决不能是扭曲的、恶俗的;塑造这种审美的大众文化产品,也不能是媚俗的、病态的、矫揉造作的。
眼睛可大可小,但要精气神十足;身材可胖可瘦,但要自信从容阳光。
这样,整个社会的审美才能更健康也更健全。
一个基本前提是,不能让西方塑造我们的审美。
对于他们恶意的丑化和不怀好意的污蔑,要保持足够的警醒并予以反击。
在历史上,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人就有“傅满洲”“查理陈”“苏西黄”这样的刻板印象,“眯眯眼”甚至成了一种辱华符号。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尤其需要防止被这种歧视性的审美趣味给带歪了。
不过,对于用“眯眯眼”之类的符号辱华,反击的行为绝不是对内上纲上线、自我审查。
否则,如果再嘲笑低鼻梁、黄皮肤等特征,我们又该如何自处?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反对的不是“眯眯眼”,而是反对以下两点:一是,基于陈旧刻板印象、特定身体特征的歧视;二是,刻意讨好西方审美、在曲意逢迎中定义中国的现象。
这当中不仅有审美的问题,更有心态的问题、文化的问题、政治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模特的长相,还是自己的容貌,我们都应该欣赏和悦纳多样的美,以不同的风采展现中国的审美。
只有建立由内而外的自信,才是对歧视的最好反击。
如若没有这样的自信,就容易被类似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反而把西方的偏见当成了唯一的标准,“是人之非,非人之是”,为了赞成而赞成、为了反对而反对。
当我们有足够好、足够多的作品和产品,来提升对何为美、何为时尚的定义权、话语权,才能走出被西方审美文化带偏节奏,乃至被其所侵袭的境地。
从传播角度看:
坚持效果导向,也避免“扣帽子”
应该说,舆论场的反映,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公众对美西方辱华标签的警惕,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
但对“眯眯眼”的讨论,既需要分清对象,更需要分清动机和场景。
在艺术创作中故意丑化中国人,甚至以比“眯眯眼”的手势表达歧视,这样的西方偏见,我们不接受,也会有力反驳。
爱国是本能,维护民族尊严是每个中国人天然的情绪。
不过,如果不分场合、不分情景地认为,眼睛小就是“眯眯眼”,只要使用小眼睛模特一律就是辱华,这多少也有些太过敏感了。
可以不同意类似的审美,可以讨论艺术创作的方向,但没必要上纲上线。
质朴的爱国热情可以理解,但确实要一事一议,不能把不同的情形混为一谈,笼统扣上帽子,跟风喊打喊骂。
应该容得下多元化审美,各美其美,才能拼凑起美美与共的图景。
不过,也需要对相关内容有所警惕,不能在有意无意间成了西方歧视的“传真机”。
此外,还应格外注意防范,一些自媒体利用公众朴素的爱国情绪,恶意引战、拉仇恨、搞对立,污染网络空间。
眯眯眼已经成了一种特别的议题设置,我们应该警惕辱华问题,也应该警惕借眯眯眼议题搅混国内舆论,乃至强迫选边站队制造分裂。
诛事不诛心,诛心无完人。
网络舆论纠纷的纠结点,就在于很难区分诛事还是诛心。
一个话题设置成公共话题,一种行动设置成公共选择,便会考验舆论走向、也考验公众心态。
对眯眯眼的话题,尊重审美多元是第一层,警惕对立分裂是第二层,呼吁理性看待是最高层。
一种社会观念的形成,往往具有复杂的历史原因、现实因素,眯眯眼被视为对亚裔的歧视,这在社会观念层面特别是在西方社会已经成为共识。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不正视客观存在的观念、不清楚可能造成的争议,甚至试图迎合西方的刻板印象,本身是不可取的。
我们尊重审美的多元、尊重个性化差异化的表达,但进入到公共传播领域必须坚持效果导向,特别是要避免陷入西方设置的话语陷阱。
审美是客观的,可以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但在社会现实没有变化之前,有必要尊重客观规律和现实。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对此,教育部教材局表示,已介入调查;出版社也表示,已着手重新绘制。教材属于公共产品,承载育人功能。
2022-05-28 09:46:14人教社教材插图2月20日,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北京冬残奥会时间随即开启,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各项转换有序完成
2022-03-03 15:37:34人民日报:让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原标题:坚定不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港实践行稳致远斗转星移,岁月如梭。香港已经回归祖国25年。
2022-06-29 09:26:26人民日报:坚定不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人民日报》(2022年05月23日第20版)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2022-05-23 09:07:26人民日报:“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深入学习领会“十个明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
2022-04-12 21:25:04重磅合集!人民日报论“十个明确”戈尔巴乔夫逝世后,多国元首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发文悼念。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他“改变了历史进程”,并称他为“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坚定的多边主义者和勤奋的和平倡议者”。
2022-09-01 05:27:22戈尔巴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