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筹备到筹办,从举办到赛后,冬奥有时间线,但冬奥给当地村庄带来的影响和带动,将会长久地持续下去。
大量的基础设施、场馆、酒店等,改变了当地村庄和村民的生活,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便利条件,真正将村庄发展起来。冬奥的经验,又是否对其他乡村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启发性?
为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刘新平表示,冬奥带给当地乡村的变化,不仅是硬件上的,更是观念、思想、方法上的,这些变化,是真正的社会可持续性,冬奥的大型活动经验,对未来我国的各种大型活动,亦有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与以往不同的冬奥
新京报:从2015年申办冬奥成功以来,在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市的崇礼等地,许多乡村被冬奥带动,能否介绍一下冬奥对这些赛区及赛区周边村庄具体的带动有哪些?
刘新平:2014年12月,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奥运会改革方案,发布《奥林匹克2020议程》,为奥运会开启了改革之门。其中改革措施的核心内容有降低奥运会申办和运行成本、可持续性、提高公信力和注重人文关怀。可持续性作为一项改革内容,成为这一届冬奥与以前的奥运会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北京2022年冬奥也成为第一届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全程践行可持续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提出了“可持续,向未来”的可持续性工作愿景,目标是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从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和生活更美好三个领域制定了119项具体工作措施。其中,在区域新发展中,冬奥对周边乡村的带动和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既有硬件方面的提升,又有就业、公共服务、文化观念的提升。
新京报:这些提升对当地村庄、村民的影响如何?
刘新平:从硬件上看,道路、通信、场馆等,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延庆赛区的山脚下,有一个西大庄科村,冬奥筹备之处,有51户115人,冬奥筹办以来,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京礼高速修到了他们的家门口,他们房屋得到了根本性的改造,他们的生活、居住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张家口的崇礼也是如此,京礼高速、京张铁路的建成,让北京和崇礼之间的距离空前缩短,以前从北京到崇礼,需要3个小时,现在最短只需要48分钟,使崇礼和北京形成了1小时经济圈,不论往返,都非常方便。崇礼本地的村民,因此拓宽了就业和生活的机会。在就业方面,西大庄科村的村民,原本在家种地或养殖、外出务工。冬奥给那里带来了新业态,村民们可以参与到场馆的建设、运行中,也可以作为工人、服务人员参与冬奥的服务保障,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生活从此也有了改变。
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和产业
新京报:这些变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何体现?
刘新平:如前所说,可持续性是这一届冬奥的特点之一,也是始终贯穿冬奥筹办举办全过程的工作。就乡村和乡村居民的变化来说,同样具有可持续性。首先,硬件的提升是永久的,不仅是道路交通、5G信号这些基础设施,还包括场馆、酒店、医院等,也都将永久留下来的。
延庆的高山滑雪场馆,张家口古杨树和云顶赛区的各种场馆,都有赛后利用计划,如同我们很熟悉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场馆利用。2008年奥运会之后,鸟巢、水立方以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都得到了非常完善的利用,这些年来,作为奥运会遗产,让周边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受益。
再如医院,赛事中为运动员提供保障,赛后则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这些都是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产业方面,冬奥带动了延庆、张家口冰雪产业。目前,张家口崇礼冰雪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相信在未来,必然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运动中心之一。随着冰雪产业的发展,当地的乡村和村民必然会参与进去,在产业中谋生、提升自我,过上更好的生活。
新京报:赛事区域内的乡村和村民,是否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刘新平:这其实涉及另外一个领域的变化和影响。冬奥带给当地的,不仅是硬件的提升、产业的转型机遇,还有观念和文化的改变。在冬奥筹备和举办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当地百姓参与到冬奥的建设、服务、运行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机会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接触、了解,在接触和了解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改变原本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无形的资产,是真正的社会可持续性,也将是冬奥带给当地人们最宝贵的收获和财富。这些财富不会消失,会逐渐成为他们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可持续性的普遍启发
新京报:在冬奥赛区之外,对于普遍的乡村振兴,冬奥的经验具有哪些启发意义呢?
刘新平:北京冬奥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它的影响,不只在赛区之内,而是要远远超出这个范围。从可持续性的角度看,更是如此。举例来说,我们在冬奥的组织筹办中,做了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北京冬奥组委建议并运行了“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国际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认证。这是一个北京冬奥特有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融合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社会责任指南三个国际标准,涵盖了冬奥筹办过程中方方面面所有业务领域。
特别是,我们还组织众多国内专家,编制并发布了一个北京市地方标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编制这个指南的初衷,就是为其他大型活动的可持续性工作,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让冬奥的成功实践可以传承。这个指南将成为冬奥宝贵的可持续性遗产。
新京报:这个指南是具有普遍性的?
刘新平:是的。冬奥是一种特殊的大型活动,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大型活动。可持续性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趋势,在此前,人们对可持续性有很多理解,但具体怎么做,也都在摸索之中。我们将冬奥中践行的可持续性措施,积累的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固化成为具体的工作指标,便于操作实施,希望可以给其他大型活动提供很好的借鉴。
新京报:能否具体解释一下这个指南?
刘新平:我们在指南中,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分解为7大类35个指标,每一类都有非常具体的指标和工作标准。比如用水,大型活动中,应该尽量节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但减少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有很多细化的指标。再如垃圾分类,分类到什么程度算达标,也有具体的划分。还有采购的标准、场地的选择、建筑的标准、生态修复与恢复指标等。
新京报:如何把这些经验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中?
刘新平:从指南的角度,我们会通过公开发布的形式,给更多人提供借鉴。另外,从文化理念的角度,我们还编制了面向公众的《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知识读本》、“低碳冬奥”APP小程序等,目的是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北京冬奥的可持续性。从乡村社会的角度看,当地的村民在冬奥中获得了技能、观念、文化等多方面的提升,他们在以后也会慢慢把这些观念和文化传播出去,从而影响更多人。这也是冬奥可持续性的体现之一。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陈璐摄影王巍
本报重庆4月6日电(记者王欣悦)日前发布的《重庆市贯彻〈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52条政策措施和4条保障措施
2022-04-07 05:41:00重庆推出56条措施为服务业纾困北京冬奥会精彩纷呈的比赛不仅让大家领略到了冰雪运动的魅力,更加激发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
2022-02-25 13:37:06冬奥带来冰雪热5月23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共同印发了《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这一细化方案是两部委针对年初提出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方案首个落实的政策举措
2022-05-23 22:21:02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2月20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国克服疫情影响,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
2022-02-22 08:51:00北京冬奥会为世界带来和平、奋斗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