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戴口罩前甩一甩没有太大必要
最近,一则“口罩残留致癌物,戴前要甩一甩”的短视频引发关注。
专家表示,环氧乙烷虽然是1类致癌物,但与致癌的强度并无关系,只有在过量摄入时才会增加癌症风险。
口罩从生产到销售需要一个月,到使用时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环氧乙烷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2H4O,英文名称Ethylene Oxide,简称EO。
它确实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可以用来制作杀菌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
我们平时实用的口罩,一般都经过环氧乙烷杀菌的工序。
那么这道工序,真的会导致环氧乙烷残留,影响健康吗?
就这个问题,好奇君联系了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利平,他认为,完全不用有这种担心和恐慌。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工艺流程,朱利平说,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口罩的环氧乙烷杀菌不是先杀菌后包装,而是“完全形成了初包装以后,最少是内包装包好的情况下,进行灭菌,环氧乙烷气体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也就是说,包装好的口罩杀菌完,环氧乙烯依然可以挥发出来。
口罩在进行环氧乙烷杀菌之后,厂家还会有一个经过验证的解析时间,“是主管部门必查的”。
之后在口罩出厂时,还会进行环氧乙烷的检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是小于10μg/g。
而所谓的一级致癌物,听起来很可怕,实际上“环氧乙烷这个毒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甲醛比较近似”,并不是存在就会让人中毒,而是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危害。
朱利平给我们算了一下,一个口罩,从包装好,到环氧乙烷杀菌,然后在厂里经过解析时间,再出厂,仓储,运输,销售,直到到消费者手里,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时间,而环氧乙烷本身易挥发,出厂时已经符合国家标准了,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的挥发,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真的是“微乎其微”。
而网传视频里,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表现的很专业,就容易误导普通消费者,引发恐慌,这样的行为朱利平认为值得商榷,“测EO(环氧乙烷)残留我们有很科学,全球通用的方法,我这个产品到底有多少EO残留,你用气象色谱的方法可以辨识出来,不需要这样误导消费者。”
著名的医疗科普账号丁香园也发文,希望不要因为这样的视频,导致民众好不容易养成的戴口罩习惯发生动摇,“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北京日报采访的疾控专家也表示,“使用前抖一抖”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环氧乙烷易挥发,低于国标就没有危害。
截止发稿时,最初发布单位的视频已经下架,不过网上还流传着大量转发的视频,也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担心,继续坚持戴口罩的好习惯。
原标题:拜登称不会因奥密克戎实行封锁政策:应当引起重视而不是恐慌据新京报我们视频官方微博消息,11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奥密克戎毒株迟早会在美国出现,应当引起重视
原标题:嘉宾不戴口罩,艾美奖被批“双标”[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0日报道,第73届艾美奖虽已落幕,但颁奖典礼上的名人普遍不戴口罩、无视社交距离的画面引发观众不满
近期,国内多地相继发生疫情,北京陆续发现京外关联和本地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东城区严格按照上级疫情防控要求开展防疫工作,并持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原标题:一家11口确诊!邻居与其争吵十余分钟未戴口罩,也感染了8月13日5时,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给患者开展核酸检测中,发现一名阳性者尹某,是位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