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资讯滚动 > 正文

《契诃夫的玫瑰》:契诃夫的“玫瑰”,不带刺(3)

《契诃夫的玫瑰》:契诃夫的“玫瑰”,不带刺(3)
2021-12-03 18:51:00 新京报

俄罗斯作家中,很多人都热爱大自然,但契诃夫与他们的不同在于:别的作家在公共的森林或花园中散步,而契诃夫是在自己亲手栽种的树林中,或自己一手规划、精心侍弄的花园中散步。而这些树,这些花,就像契诃夫的孩子一样,他不需要天天说多么爱它们,他的爱已经在了。有了这种爱,他再走到大自然的森林中,就能很快融入进去,就像孩子投进母亲的怀抱一样。

说到亲自耕种,许多人会想到晚年的托尔斯泰。有一幅著名的画,画的就是托尔斯泰躬身耕种的背影,那背影多少有点悲壮。如果想到,这是一位五六十岁的人,可能还会觉得有点可怜。可是,如果你知道这是一位身份显赫的贵族,而且是世界级的大文豪,是为了践行自己的思想,而去耕地,这种感觉就五味杂陈了。托翁的耕种是大义凛然、慷慨就义式的耕种。是旗帜或号角。确切地说,他耕的不是地,他耕的是主义。托尔斯泰和那块地之间,没有一毛钱关系。

但契诃夫不,他耕地的时候可能不觉得自己是在耕地,他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植物准备适宜生长的土壤,就像母亲在给孩子准备舒适的床铺。在大自然中挥汗如雨,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他对大自然是一种天然的、发自内心的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总忍不住想看一眼,再看一眼。而上面提到的契诃夫对人的爱,不过是对大自然的爱、对生命的爱的延续罢了。

《契诃夫的玫瑰》:契诃夫的“玫瑰”,不带刺

契诃夫的雕像和常年盛开的玫瑰。图片为《契诃夫的玫瑰》书中插图。

有爱有担当

契诃夫对人的深沉的爱,也让他在做事的时候非常有担当。是的,在这方面,鲜有人能出其右。契诃夫16岁的时候,父亲为了躲债,举家逃往莫斯科,只留下契诃夫一人。他一边上学,一边尝试写作,一边做家教挣钱,还寄钱给莫斯科的家人——相当于一个高中生,除了自立,还要在“安阳”打工,供一家七口在“北京”消费。就是这样的养家重担,他毫无怨言地挑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