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称,中国在2016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默克尔的对华政策“重塑”了德国和欧洲的对华立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默克尔任内德国经济的增长。但有一些反对派声称,默克尔让德国“过于依赖中国”,且未能在所谓的“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提出批评”。
对此,德国留守内阁总理默克尔近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回应称,德国起初对待某些合作伙伴关系的态度可能“过于天真”,但现在德国及欧盟都应该继续与中国合作,相互学习经验。“在我看来,完全‘脱钩’不是正确的做法,它会损害我们的利益。”
对于德国三党组阁协议的内容,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严少华告诉观察者网,他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在此前的德国政府组阁协议中也曾提过中国,新政府显然对中国议题十分重视,继承了默克尔时期把中国作为优先事项的做法。然而,在对华政策的基调上,以往默克尔政府奉行“以贸促变”的政策,重视经贸合作,在“人权”和“价值观”问题上相对低调和务实,而在如今三党联合执政,绿党和自民党加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绿党,这一政党尤其注重所谓“人权”和“价值观”等领域的话题,德国新政府对华政策的意识形态色彩也更加浓厚。
日前,社民党外交政策人士表示,德国外交及对华政策不会一夜之间改变,即使改变也会“循序渐进”,严少华对此观点表示认同,认为中德关系会“稳中有变”,原因就在于中国对于德国的重要性不会改变,影响中德关系的结构性因素也不会马上改变,虽然绿党和自民党对华态度相对强硬,但同样需要中国的合作。绿党长期关注环保和气候领域的问题,自民党则在商界耕耘颇深,这些全球性议题和经贸合作始终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自9月底德国大选结果出炉后,无论是社民党、还是联盟党,都希望与绿党、自民党结成联盟,从而在联邦议院占据组阁所需的过半数议席。经过一系列磋商,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携手”,上月正式启动组阁谈判。
新华社柏林11月24日电(国际观察)“红绿灯”联合组阁谈妥德国新政府呼之欲出 新华社记者顾梓峄 德国社会民主党(社民党)、绿党和自由民主党(自民党)24日就联合组阁协议达成一致
新华社堪培拉5月12日电 澳大利亚前外长和一些专家学者近日表示,一些澳政客上月发表的“战鼓敲响”的言论不负责任,澳政府应反思对华政策,正视中国崛起,改善对华关系。
据美国“政治”网站报道,7月7日,美国40多个进步团体联名致信总统拜登和国会议员,敦促他们避免对中国采取对抗态度,优先考虑与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