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起,京津冀出现一次区域PM2.5污染过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组织专家分析显示,近期,多地进入供暖模式、交通流量大、工业生产活动回升等因素导致区域污染排放量整体升高。
供暖抬升区域内污染排放水平
分析显示,在供暖方面,京津冀已于11月上旬开始集中(试)供暖,西安等城市从11月中旬开始预供热,供暖抬升了区域内污染排放水平。
在交通方面,重点区域交通流量总体同比相当。今年6至9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类车型断面交通流量为去年同期的81%至97%,汾渭平原为去年同期的85%至106%。
在工业方面,全国下半年以来粗钢、焦炭、水泥、有色、平板玻璃、原油加工、火力发电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部同比增长。水泥行业于11月中旬起进入错峰生产期,据测算,“2+26”城市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后若保留15%的协同处置产能,区域内NOx排放总量可较采暖季前减少2.6%。
区域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也反映出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进入下半年,“2+26”城市7至9月SO2和NO2平均浓度同比均呈下降趋势,但10月同比分别上升18%和12%;汾渭平原7至8月SO2和7至9月NO2平均浓度同比下降,而9月、10月SO2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上升13%、22%,10月NO2平均浓度同比上升7%。
遭遇不利气象条件时容易出现污染
专家分析,污染物排放量大,当遭遇不利的气象条件时,就容易出现污染过程。根据最新气象条件预测结果,11月14日至16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高空500百帕受纬向环流控制,地面为弱气压场特征,容易导致出现静稳天气。
夜间至早晨时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16日至17日逆温强度明显上升,大气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大幅降低,容易造成污染在平原地区累积。
另外,夜间至早晨时段,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北部等地相对湿度普遍上升至6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部分城市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并持续2至3天,有大雾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使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速率加快,促进颗粒物吸湿增长,造成污染物浓度快速上升、大气能见度显著下降。北京市在16日前后可能受到偏东风控制,偏东、东南通道的污染传输可能进一步推高北京市PM2.5浓度。
新京报记者邓琦
3月18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山岭长城景区雪景。周万平摄 本报北京3月18日电(记者李红梅)18日白天,京津冀等地出现明显降雪。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
2022-03-19 05:51:00京津冀等地迎来大雪天气日本核监管机构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正式认可了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按此计划,如果获得地方政府同意,东电公司将于明年春天开始排放核污染水
2022-07-27 06:12:29日本不能再污染海洋、污染地球了根据北京冬奥组委与特许生产商的特许经营协议,今天是最后一天特许经营企业可以领取防伪标签。也就是说,从明天开始,包括冰墩墩公仔等在内的2022北京冬奥会各种特许商品都将停止生产。
2022-06-30 15:11:18再见!冰墩墩!明起冰墩墩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