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袁隆平说粮食优质高产我们做到了 网友:粒粒皆辛苦,向袁老致敬
近日,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大家常认为,粮食种植“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这个观点要纠正了。
袁隆平说粮食优质高产我们做到了
虽然既高产又优质难度比较大,但现在我们做到了!
网友:粒粒皆辛苦,向袁老致敬!一定要听袁隆平爷爷的话,不浪费粮食!
延伸阅读:
袁隆平土味儿“门规”引热议,要想搞出真东西,就要脚踏实地、不辞辛苦
近日,袁隆平院士在接受专访时谈到收徒条件——“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这条乍听起来充满土味儿的“门规”,迅速引发热议。
事实上,下田的“门规”早已有之。
深耕田野,是袁老一直践行的科研姿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研究过杂交水稻,而中国之所以能率先突破,其中或许有对粮食需求更强烈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相较于某些国家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研究,以袁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农业科学家,像普通农民一样贴近大地,长年累月躬耕于稻田,他们坚信“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
去年9月,在北京参加“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后,袁老心心念念:“回去第一天就要去下田!”即便已名动天下、年过耄耋,袁老仍然雷打不动坚持“土办法”,让人动容。
下田作业,是从事农业应用科学研究的前提,这昭示着一条朴素且颠扑不破的道理:要想搞出点真东西,就要脚踏实地、不辞辛苦。
一年前的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世长辞。主送别厅里摆满花圈,其中一个写有“习近平敬挽”。
2022-05-22 20:18:42袁隆平央视网消息:眼下,南方水稻产区正处于早稻抢收、晚稻抢种的关键时期。
2022-07-21 18:23:59在希望的田野上计划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解决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必然选择
2022-03-07 08:51:00两会热词快评|优质粮食工程让百姓吃好2021年5月22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深爱的这片沃土。稻田老农、泽被苍生;无双国士、禾下筑梦。
2022-05-22 10:29:09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