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冠重症患者康复后横渡长江破纪录,曾平躺着都喘不上气
西北望长江,武昌汉阳门。
这里,是武汉人渡江的起点,也是长江救援队日常训练下水的位置。5月18日是长江救援队成立的日子,到今年整10年。19日上午9:30,长江救援队成员、汉口江滩冬泳队的骨干,60岁的王双宁,与几位感染新冠肺炎治愈的队员相约横渡长江,到汉口王家巷附近的14码头起水,全程33分钟刷新了之前35分钟的个人最好成绩,再冲个凉、换好衣服,沿着江滩巡逻到长江二桥。再次畅游长江,如鱼在水中般自由,仰面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远处长江大桥车水马龙,近处轮渡上的乘客热情地挥手……生机勃勃的武汉回来了,自己又能自由遨游于斯,王双宁思绪万千。
5月19日上午9:00,王双宁准时搭上了前往中华路码头的轮渡。9:30和同伴们在武昌汉阳门集结下水。
“今天天气真好,江水流速也不错,这个点行船不多,很适合渡江。”这是王双宁康复后第十二次和康复队友畅游长江。
20分钟左右,在王家巷的14码头的趸船上,远远看到两个橙色的泡泡越来越近。“舒服、畅快,今天很顺。”王双宁挥手喊道。
“33分钟,创纪录了,蛮舒服。”很快,王双宁到达14码头附近的起水地点,看了一眼手表,有点骄傲地说道,引得旁边玩水少年的羡慕,“伯伯好厉害,我都还不能游出趸船”。
这片水域王双宁再熟悉不过了,2016年他加入汉口江滩冬泳队,是长江救援队的一员。他记不清横渡过多少次,也和同伴共同救过不少人,有游泳溺水者、轻生者、失足落水者……
“我们在长江里救起溺水者,医护人员救起岸上溺水的我们。”王双宁说,感染新冠肺炎时才读懂了那些溺水者的挣扎和求生的眼神。新冠肺炎痊愈再次畅游长江,还刷新了纪录,感觉此刻是值得被记住的。
1月13日,王双宁从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退休,他每天都有时间去渡江了,这让他很高兴。
“1月23日上午10点公交停运,当天我还特地赶早去江里游了游。”王双宁说,当时他并没感到异样,直到1月26日出现低烧症状,前往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意识到可能感染了。1月26日至2月7日,他每天都去汉口医院打抗病毒的吊针。
“我亲眼见过有人倒在输液室的路上就再也没起来,那种恐惧感倏地就来了,紧接着就是焦虑,抵抗力和免疫力也随之急转直下,十来天瘦了30斤,看上去就是越治越严重,以至于2月8日进入医院时已是重症。”入住医院当晚,王双宁刷了一条朋友圈,安心地睡了个好觉,“我知道我有救了,已经抓住了救生圈”。
“溺水是呼吸困难,新冠肺炎重症也是一样,就是岸上的溺水。”王双宁说,他入住医院的时候已是重症,平躺着都喘不上气,靠着24小时高流量氧维持。和绝大多数重症患者一样,厌食呕吐和失眠焦虑困扰着他。
“我吃不下,真的一口也不想吃。”喘不上气的病友们都这样说。“你得吃,难受也得吃,吃饭是增强抵抗力最好的办法,你不吃我就来喂你。”在医院25病区的病房里,这是护士说得最多的话,也是每天都做的事情。王双宁说,不吃饭就好比溺水的人,很痛苦想求生又瞎扑腾,反而影响救援,所以他从一开始就特别“听话”,每餐都不让护士操心,强忍着痛苦吃完整盒配餐,感觉稍微好点时,还能主动要求再多吃半份。
人不自救,谁救你?王双宁说,医护人员已经超负荷运转了,吃饭睡觉这类事情,能自己做到的就必须自己做好,做个合格的患者,不给医护人员再添负担。
“我积极配合治疗,是个听话的患者,3月19日就出院了,和医护人员相约今后畅游长江。”经过了康复驿站和居家隔离28天期满后,4月20日王双宁拿到了“绿码”。
就在王双宁治疗期间,汉口江滩冬泳队队长、武汉市中医院职工夏肇敏,在投身战疫持续工作数十天后也感染了。在夏肇敏的提议下,285人的汉口江滩冬泳队里的感染者建了个10人小群,在群里相互鼓励,相约治愈后再战长江。
5月1日,7名康复者病愈后首次相约下水。“那天大家都有点激动,但保险起见只在汉口江滩水域游了20分钟,之后只要天气好每天都三五成群地来游。”王双宁说,他们10人康复小分队面对新冠肺炎的经历都很欣慰,岸上溺水被救活了,他们才有机会救援长江里的溺水者。
“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这是王双宁死里逃生后对长江的眷恋。
住院的日子,他们最想念的就是这一片江水,大家边治病边向医护人员分享畅游长江的感受,描述着水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讲述着毛主席畅游长江的故事。
“好多医护人员都被说动心了,想着加入长江救援队呢,我们约好了待到时机成熟定要畅游长江。”王双宁说起这些神采奕奕,他希望更多的人学会游泳,降低溺水死亡率。他特别强调,不是会游泳就能在长江里游泳的,江水有脾气,要有老手带着,多人结伴才可下水,他很乐意做渡江的向导。现在,王双宁和他的队友们经常在沿江巡逻。
“没退休前,只能周末来值个班,刚退休就感染新冠肺炎差点就没了,如今重获新生,就想着把长江救援当事业来做。”王双宁说,他已活过一甲子,从他本轮甲子元年开始,就到江滩来“上班”救助溺水者,也让更多人认识、感受长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长江守望者守望长江。
随着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人数的逐渐增加,出院患者多层次、多类型的康复医疗需求日益凸显。为此,国家卫健委今天发布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其中明确,要以重症、危重症患者为重点康复人群,对不同病情、不同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个体化康复治疗措施。
该方案旨在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心脏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碍,规范康复的操作技术及流程,最大限度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全面康复。针对呼吸功能障碍、心脏功能障碍、躯体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方案从主要表现、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或干预训练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为例,主要表现为:部分病情较重、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无法独立完成穿脱衣、如厕、洗澡等。在康复训练中,要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指导。主要是节能技术指导,将穿脱衣、如厕、洗澡等日常生活活动动作分解成小节间歇进行,随着体力恢复再连贯完成,逐步恢复至正常;对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出院患者进行有关功能训练和职业康复。
而心脏功能障碍的患者,其康复治疗则要基于心肺功能评估,制定运动处方。例如,开展一些有氧运动、肌力及肌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功能和协调性训练运动中应密切观察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必要时在氧疗的同时进行运动治疗。
此外,方案还对表现为乏力、气短、咳嗽、胸闷、心悸、失眠、纳差、呕恶等症状的患者,给出了中医康复疗法。除了基础方剂外,还有艾灸疗法、穴位按摩、拔罐疗法、耳穴按摩和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
国家卫健委称,要以重症、危重症患者为重点康复人群,对不同病情、不同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个体化康复治疗措施。开展康复治疗前全面科学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康复治疗承受能力,加强康复期间生命体征、耐受情况监测,确保患者安全。康复治疗要早期介入,做好临床治疗阶段和出院后康复治疗的衔接,要重视患者多器官、多系统功能和心理功能的综合康复。
各地要开展对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医务社会工作者等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康复意识,增强康复医疗处置能力。尤其要注重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康复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医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提升社区康复能力和水平,为新冠肺炎出院患者提供方便可及的服务。
同时要将医疗康复项目医保政策落实到位,并可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将符合条件的心理治疗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步加强康复医疗行为监管。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符合规定的门诊康复医疗费用纳入门诊慢特病管理。
此外,还要对符合救助条件的需开展康复治疗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及其家庭按规定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暂时覆盖不到的,通过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来源:综合武汉晚报 人民网 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天(5月14日)上午11时许,入院32天的108周岁的新冠重症患者叶鸣老人从上海市浦东医院出院,创下国内重型新冠肺炎转阴出院最高龄纪录。
2022-05-14 14:31:15上海年逾七旬,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胡老伯,感染新冠病毒数日后,基础病症状逐渐严重,遂被转运至闵行体育馆定点医院,经过积极治疗,症状较前缓解。
2022-04-22 10:02:48上海研究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新冠康复者在初次感染2年后的健康状况往往较差,约半数新冠康复者出院2年仍存在新冠肺炎长期影响,例如疲劳和睡眠困难。
2022-05-14 10:56:49武汉早期新冠患者2年后还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