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这两张合影背后的爱情故事,让人泪目(3)

这两张合影背后的爱情故事,让人泪目(3)
2019-10-31 12:53:39 津云

在李秉权和胡素秋的家里常年摆着饼干和点心。李秉权、胡素秋经常一天忙碌十几个小时,累得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睡觉,醒来已是深夜,还得看书著文,不便做饭,只好用饼干点心充饥。

夫妻两人老年时的照片

夫妻两人老年时的照片

几十年不添、不换家具。家里的第一张沙发是1983年买的,是用铁路修车淘汰的破旧木板做架,用若干弹簧支撑的简易沙发。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一直还在使用。这样简单而又忙碌的生活,两人一晃就是几十年。他们是夫妻,是校友,是同事,更是亲人。他们没有所谓的浪漫与情调,只有十年如一日的简单的陪伴。或许对于她们来说,这就足够了。

死亡:看做生命的另一种开始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然而,医学对“生与死”的思考却正相反,医学是挽救生命的科学,然而,它却是从研究死亡开始的。

李秉权的一生,每天都在与生和死打交道。进入古稀之年,参加同学和同事的追悼会越来越多。他也慢慢开始思考自己的死亡问题。

“在我选择学医时,父亲就跟我说,‘从医不是职业,而是事业;作为一份事业,你要奉献一生’,”李秉权的儿子李向新说,“父亲晚年时常常感慨,他大学时代由于教学标本极少,只能和同学顶着日机的轰炸去圆通山乱葬岗找无名尸骨做医学标本。我想,作为医生和老师,他比谁都明白医学标本的重要性。”

2000年,李秉权向妻子和三个子女公开自己的决定:“我做了一辈子医生,死了以后也要拿这身‘臭皮囊’为医学做一些贡献,学生在我身上练熟后,病人就可以少受些痛苦。我患过脑腔梗、高血压血管硬化,可以做病理解剖;解剖切完用完之后,再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学使用。”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