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来自“厨神爸爸”的冬日味道(图)

2019-01-14 16:35:4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1月3日,章站亮(前右)和黄泥小学的学生们一起生火。由于生火用的材料均是废弃的桌椅或者枯叶,点火后得不停地靠嘴吹气才能烧得旺盛。

1月3日,章站亮(前右)和黄泥小学的学生们一起生火。由于生火用的材料均是废弃的桌椅或者枯叶,点火后得不停地靠嘴吹气才能烧得旺盛。

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春涛镇黄泥小学,无论风霜雨雪,一个特殊的露天灶台每天下课后准时点燃,温暖着全校25位留守娃。多年来,黄泥小学物质条件艰苦,没有食堂。2018年9月,44岁的章站亮来此担任校长,为了能给这些常年远离父母的学生带去温暖,章站亮每月自费买菜为孩子们义务加餐,被孩子们称为“厨神爸爸”。从“糯米排骨”到“可乐鸡翅”,从“冰糖雪梨羹”再到“鱼头豆腐粥”……黄泥小学每天的食谱不断更新。此外,章站亮还通过互联网直播烧饭,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关爱这些留守儿童。黄泥小学所在的春涛镇通往余江城区约15公里的路程,这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出去走走。章站亮希望,自己烹制美食可以有助孩子们的健康,提升他们来校学习的兴趣,用知识改变贫穷命运。

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1月3日,黄泥小学的学生(左二)在学校的一口井边帮章站亮打取洗菜所用的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黄泥小学的学生(左二)在学校的一口井边帮章站亮打取洗菜所用的水。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月4日,章站亮(左)和学生们召开“每日食谱选举会”,共同选出下次学生们想吃的餐点。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月4日,章站亮(左)和学生们召开“每日食谱选举会”,共同选出下次学生们想吃的餐点。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4日,章站亮(后右三)和全校的学生以及老师合影。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4日,章站亮(后右三)和全校的学生以及老师合影。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利用课间时间给学生们讲故事。由于黄泥村地处偏远,学生的父母长期不在家,章站亮的故事几乎成为了学生了解外界社会的重要方式。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利用课间时间给学生们讲故事。由于黄泥村地处偏远,学生的父母长期不在家,章站亮的故事几乎成为了学生了解外界社会的重要方式。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烧完饭菜后,章站亮(左)给一位学生递送用餐的筷子。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烧完饭菜后,章站亮(左)给一位学生递送用餐的筷子。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这是黄泥小学的菜谱海报,每天更新一次(1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这是黄泥小学的菜谱海报,每天更新一次(1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烧完饭菜后,章站亮(左)给学校的学生们盛菜。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烧完饭菜后,章站亮(左)给学校的学生们盛菜。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左三)在学校的操场上切肉。由于学校没有室内的厨房和食堂,章站亮只能在露天的环境下为学生们准备餐点。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左三)在学校的操场上切肉。由于学校没有室内的厨房和食堂,章站亮只能在露天的环境下为学生们准备餐点。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前左)给一位学生品尝刚出锅的土豆烧肉。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前左)给一位学生品尝刚出锅的土豆烧肉。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在当地的菜场买菜,准备为学生下午加餐。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在当地的菜场买菜,准备为学生下午加餐。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4日,学生们和老师都走后,章站亮在学校的办公室内备课。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4日,学生们和老师都走后,章站亮在学校的办公室内备课。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和学生们一起围着点燃的火炉取暖。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和学生们一起围着点燃的火炉取暖。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骑摩托行驶在前往学校的路上(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骑摩托行驶在前往学校的路上(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和学生们一起在学校内烧饭(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月3日,章站亮和学生们一起在学校内烧饭(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