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违禁药品“隐身”网络带来监管新挑战(2)

2018-12-07 07:00:01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杜某这种情况并非个案。近年来相关部门查处了多起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微信朋友圈、淘宝店铺等生产销售假药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犯罪分子以网络和快递进货、发货,自行分装成品,并通过网络社交圈宣传、收款,通过各种方式逃避传统监管手段,受害消费者遍布全国各地。

  隐蔽产业链为监管带来新挑战

记者调查梳理发现,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一些不法商贩在家中靠一部手机、一部电脑就能开张运营网店,产品自己装、日期随时打,通过互联网圈子营销让非法产品“隐身网络”,进货、发货都通过网络联系、快递实施,产品来源和流向追溯难度大,对广大消费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为第三方平台和执法部门监管带来新挑战。

家庭个人“作坊式”产销隐蔽性强。在网店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苦瓜清脂胶囊”的罗某位于某小区地下室的房间里,执法人员查出了数千板胶囊和上千个外包装盒,还有一台“打号机”。据罗某交代:“进货时对方为了节省空间将胶囊板和外包装分开发送,我们自行装盒后售卖并随时打上日期。” 据业内人士透露,非法生产者靠一两个人就可以手工灌装胶囊,在城市的民房中就可以开展,隐蔽性强。

圈子营销,非法产品“隐身”网络。据了解,非法保健品往往宣传为“特效”,通过熟人圈子口耳相传,导致一些消费者购买时深信不疑。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辐射的人群数量呈几何式增长。有的店主通过微信宣传后引导到顾客到淘宝店下单,为规避淘宝平台审查将商品化名“特效胶囊”“老顾客专拍”等,与圈子里的老顾客形成长期稳定关系。由于进货、销售都是通过网上进行,全程和消费者不见面,即使有群众举报,执法者单靠电话、网址等线索也难以找到人,为查处造成很大难度。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