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1月6日电(记者徐海涛)在安徽省宿州市市区东北部的宿州烈士陵园,几乎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一位老人,先是满怀崇敬地向烈士墓敬礼,然后开始捡拾周边的垃圾。
身穿红马甲,手拿垃圾袋和夹子,个子不高但步履稳健,一边捡垃圾,一边和熟悉的路人打招呼。老人名叫叶登武,今年78岁,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8年。
他说,自己曾经是个兵,1965年入伍、1969年退伍。脱下军装后在农垦系统干了一辈子,承包了一百亩地,每年能收小麦8万多斤、黄豆3万多斤。
“当兵、务农都是给国家做贡献,退休了捡垃圾是发挥一点余热。”叶登武说,他有一种感恩思想,一个月退休金几千元,想想革命烈士给国家做了那么大贡献,自己贡献小,就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敬意。
退休后,叶登武进城带孙子,闲暇时间便开始义务捡拾垃圾。一开始直接用手捡,后来戴上塑料手套捡,再后来干脆自购装备,“全副武装”干活。
不仅陵园内,还有周边的街道上,他一边走一边捡,每天上午忙活三四个小时。中午再到一个免费向弱势群体提供餐食的慈善机构做义工,那里每天有几百人吃饭,他的工作主要是收碗、洗碗。
老人说,他捡垃圾不为名、不为利,有两个“小心思”:一个是希望带动、劝说行人不乱扔垃圾,第二个则是为了环卫工人。“环卫工人工资低,又脏又累,有些思想不健康的人还瞧不起。我捡垃圾减轻他们工作负担,也是给他们精神鼓舞。”
8年来,叶登武老人明显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最开始一天能捡四五袋,后来路面上的垃圾越来越少,现在每天只能捡一袋、半袋了。”他的家人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被感动,现在孙子、外孙有时周末也来捡垃圾。
在宿州烈士陵园里,耸立着高大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叶登武老人说,他每天早晨来到这里,一定要先敬个礼。“烈士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把这种精神传下去。”
新华社成都12月29日电 题:“活着的烈士”,请一路走好…… 张汨汨、蒋龙 袭来的寒流,挡不住前来送别英雄的人群。 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柴云振遗体告别仪式,29日下午在四川广安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