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3个月,且买且珍惜吧。”10月2日,来自江西南昌市的李萌初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一条消息。作为一名在澳大利亚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为了赚点零花钱,她在留学第二年加入了代购一族。
随着代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带出一个万亿级市场。但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上海浦东机场加大了对游客海外购物的检查力度,一些代购因未主动申报被加收关税,一度引发代购圈恐慌。
此外,将于2019年1月1日施行的《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提高准入门槛,杜绝个人代购行为。
那么,这种行走在灰色地带的生意,将何去何从? 海外代购“老大难”问题可否迎刃而解?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个人代购有点慌
“主要是身边朋友有需求,我顺便帮忙买。”在美国求学的刘婧告诉记者,自己目前主要是为一些熟识的朋友代买部分衣物、鞋帽和保健品,金额数量不大。
“最近圈内都在讨论《电商法》的事情,按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我这种个人代购规模不大还要上学,没有足够精力。最多做到今年底,我就不做了。”刘婧说。
《电商法》的出台无异于让个人代购进入了新模式。根据《电商法》第十二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需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在《电商法》生效后,从事奶粉代购的,将需办理销售奶粉所需的行政许可。
“我们在国外直邮的奶粉都没有中文标识,也未办理过相关行政许可。” 李萌初说。
和李萌初、刘婧这种学生代购不同,彭思洋是一名职业代购。2011年,她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外贸工作的优势,做起服饰、鞋、包代购生意。
患者代购药被刑拘 有4年抗癌经历的翟一平没有想到,他会因代购抗癌药失去人身自由。2018年7月25日,翟一平因涉嫌销售假药罪被刑拘,现羁押在上海市看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