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董事长离职率并未暴增 正常人事变动居多
原标题:董事长今年离职凶猛?事实并非如此
上市公司董事长离职情况真有传得那么汹涌?从数据的角度看,或许有点言过其实。
记者获得的一份权威统计显示,两市2018年更换的董事长数量其实较历史并未出现“井喷”迹象。
目前396家发生董事长离职的公司中,其实约有一半更换属于国企内部人事更迭。
除此之外,虽然确有因爆发风险事项而更换董事长的案例,但绝非主流,大部分董事长变更属正常人事更迭或者公司转型之需要。
以沪市为例,除去国企人事调动导致的董事长辞职,大部分董事长“挂冠而去”是公司控制权更迭或者自身转型之需要。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现行减持规则下,董事长若真出于减持需要“求去”,其实也有严格时间限制,制度上留给董事长“跑路减持”的空间其实十分有限。
整体辞职率并未暴增
作为上市公司稳定的“军心所在”,董事长的变动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关注。在A股上市公司经营难度增大、大股东流动性危机频现的当下,董事长的“辞职”二字较过往更是平添了几分惶急的意味。然而,抛开这个问题感性的部分,聚焦数据之时,其揭示的情况显得理性了不少。
整体上看,A股市场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辞职率”并未表现得异于往年。截至10月12日,2018年两市共有396家公司发生董事长离职。
从历史数据看,今年的离职率并未畸高:2016年和2017年沪深两市分别有606家和538家公司更换董事长。截至目前,2018年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数量为去年全年的73%,而距离2018年收尾尚余25%不到,从这一角度看,若按此频率至年末,其实今年董事长离职情况至少未出现井喷。而且,董事长队伍的稳定性其实是在好转,2017年离职率较2016年有所下降,且2018年并未有爆发趋势。
如果选取最近一周(10月8日至10月13日)的董事长离职公告可发现,共有10家公司发布相关信息,但其中6家为新三板公司,上市公司家数仅为4家。这也从侧面反映,A股并非董事长离职发生的主阵营。
正常人事变动居多
如果按照辞职动因看,今年董事长的离职原因多样,虽然的确有公司因爆发风险事项而更换董事长的案例,但绝非主流,大部分董事长变更属正常人事更迭或者公司转型需要。
国企人事正常变动其实是主流。将这396家发生董事长变动的公司进一步细分,其中民营企业为157家,地方国企125家,央企65家,外资、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合计49家——国有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90家,且占变动总数比例将近一半。
以沪市为例,178家“换帅”的上市公司中,国企董事长变更占比约三分之二,其治理运作比较规范,大部分属于体制内正常的人事变动,如正常的换届、退休工作调动等。例如,10月10日发布董事长辞职的亚通股份和福建水泥,两公司均为地方国企,董事长均因工作调整而辞职,应属正常变动。
此外,董事长因控制权变更而变更的也有一定比例,亦属于上市公司日常资本运作、经营发展之需要。
以沪市为例,ST昌九控股股东江西昌九化工集团的股权转让给航美传媒,对于重组“屡败屡战”的ST昌九而言,董事长更换是控制权新旧交替的必然。又如*ST藏旅因原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引入新股东承接债务,控制权变化后变更董事长也是顺理成章的。
又如,有些公司处于控制权争夺阶段。如赛轮金宇原董事长杜玉岱辞职,将董事长职位交由其提名的袁仲雪,并签署一致行动协议。通过此番操作,杜玉岱合计可控制赛轮金宇的股份比例上升至19.42%,进一步捍卫了公司实控权。
有些公司董事长变更系为转型需要。例如,卧龙电气去年披露公司战略重大转型后,随即出现董事长变更。
违规“去职”仅为个案
今年,负面因素主导下的董事长更迭绝非市场主流,仅集中在个案层面。例如,部分公司董事长变更的原因是身涉违法违规事项:九有股份董事长韩越,离职的原因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刑事拘留;*ST众和董事长许建成,因为涉嫌合同诈骗被逮捕;华北制药董事长郭周克则是严重违纪;*ST保千原董事长涉嫌恶意侵占公司利益失联后,公司董事长出现变更。
此外,对于董事长辞职系为减持铺路的猜测,暂没有明显的数据支持。
目前,尚无迹象显示上市公司董事长辞职的原因单纯是以减持为目的。“现行减持规则下,即使董事长辞职,也要按原定任期届满再加6个月期间内,仍需遵守预披露及相应比例限制。”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 数据来源:上交所、深交所 制图:沈亦伶 截至8月31日,除深市ST长生外,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半年报全部对外披露。 沪市数据显示,沪市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实现较快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在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