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关怀式谣言借善心横行网络 谁在制造这些灰色信息

2018-10-08 10:06:16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关怀式谣言”借“善心”横行网络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媒体中,虚假信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至今年9月初,仅微信专门开发的“微信辟谣助手”已辟谣的文章就达到118万篇。到底是谁在制造这些“灰色信息”?他们为何辛苦而“专业”地制作这些不实信息?《经济参考报》调查发现,诸多谣言背后存在明显的利益机制,其已表现出分散化生产、产业化生产态势,并且还衍生出诸多传播利益链。

“伪正能量”类谣言层出不穷

《如果你有能力请不要选择添加了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得癌症的有救了,空前绝后这个竟痊愈,发1次,救人无数》《重磅,美国癌症疫苗研发成功》,在微信辟谣助手最新辟谣的不实信息中,类似的关于养生、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关心式谣言”比比皆是。

记者翻阅这些谣言文章发现,不少谣言中有所谓权威机构试验、观点,甚至配以视频,如此“专业”的“科普”文章,很可能会迷惑许多读者,进而“温馨提示”转发给身边的亲戚朋友。

除了“关心式”谣言外,涉及儿童、突发事件、手机病毒的网络谣言也占有较大比重,例如《小孩被针扎晕后遭绑架》《把一块磁铁用绳子挂在高处可预警地震》等等。不少读者觉得将这些信息转发可以提醒更多人,是一种“正能量”行为,实则很可能成了谣言的传播者。

“一开始还跟群里转发的人争辩说这是谣言,后来干脆‘呵呵’了事。”济南市民罗女士说,她的亲友群里经常会有人发一些提醒类的文章,如“最近鸡爪不能吃”“豆皮不能吃”等等,让她觉得很是烦恼。还有的采访对象说,现在在亲友群里辟谣成了一件“不道德的事”,会被人认为“当面打脸”或“没礼貌”,很是苦恼。“有一次母亲就严肃地对我说,顶撞群里的长辈,真是不懂事。”有着研究生学历的济南市民陈乔说。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